文档详情

4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SNCR脱硝方案.doc

发布:2017-05-21约2.41万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一、工程背景和概况 3 1.1项目实施背景 3 1.2建设项目概况 5 二、设计采用的标准和规范 5 三、脱硝系统工艺设计 7 3.1 设计方案比较和选型 7 3.2 技术方案选择 8 3.3 水泥工业燃烧后烟气脱硝技术 9 3.4 SNCR技术概述 10 四、SNCR系统设计说明 16 4.1 设计总原则 16 4.2工艺设计要求 19 4.3 SNCR系统设计 21 五、主要设备投资概算 37 5.1主要设备投资概算 37 5.2工程总投资概算 40 六、脱硝系统运行经济概算 41 6.1 物料衡算 41 七、工程实施条件和轮廓进度 42 八、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 43 一、工程背景和概况 1.1项目实施背景 氮氧化物及其危害:氮氧化物(NOx)是NO、NO2、N2O、N2O3、N2O4、N2O5等的总称。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指NO和NO2。NO是煤燃烧时的主要副产物,主要来源于燃烧时煤中N的氧化及高温空气中N2和O2的反应。氮氧化物主要侵入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及肺泡。当人们长期处于氮氧化物浓度过高的环境中会导致死亡,室内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不能超过5mg/m3。氮氧化物不仅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根本原因,其产生的温室效应约是CO2的200~300倍,其污染产生的经济损失和防治所需价值量比SO2约高出33.3%;NOx还可转化为硝酸盐颗粒,形成PM2.5,增加颗粒物的污染浓度、毒性和酸性。 目前,我国拥有水泥企业近5000家,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10年全国累计水泥总产量18.7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80%。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采用国内技术和装备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经达1300多条,日产4000吨、5000吨水泥生产线占60%左右,总计800多条生产线。 回转窑是新型干法水泥物料烧成的关键技术装备,也是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来源。水泥行业中,煅烧水泥熟料时生成一氧化氮的途径主要有热力氮氧化物、瞬发氮氧化物、燃料氮氧化物和生料氮氧化物4种。在回转窑产生的废气中,二氧化氮一般仅占氮氧化物总量的5%以下,一氧化氮则占总量的95%以上水泥行业在全国各行业中全国NOX排放总量排在第三位,约占全各行业的10%左右。在总量减排中占有很大比例。 根据2010年对多家水泥企业的调研,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粉尘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是氮氧化物已成为主要废气污染源。比如,对于每条的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而言,企业每年需缴纳排污费万~万元,其中,氮氧化物排污费约占85%,即每年氮氧化物排污费万~万元。脱硫脱硝工程列入“十二五”节能规划十大节能工程,在《“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中明确规定,“脱硝”作为约束性硬指标,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要求削减29%,水泥行业削减12%。到2015年,电力行业完成4亿千瓦现役燃煤机组脱硝设施建设,对7000万千瓦燃煤机组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预计脱硝行业市场总量将超过1500亿元。同时,水泥、钢铁等行业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指标将会逐步纳入监管范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工原[2010]第127号文件)中也提到,“对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须配置脱除NOX效率不低于60%的烟气脱硝装置”。GB4915-200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窑NOX排放量应小于800mg/Nm3 (折算为NO2,以10%氧含量为基准)。GB50259-2008水泥厂设计规范规定,水泥厂焚烧废弃物NOX排放量应小于500mg/Nm3 (折算为NO2,以10%氧含量为基准)GB4915-2013,提出:其中新建企业,全部执行400 mg/Nm3排放浓度限值,重点地区按特别排放值320 mg/Nm3或300 mg/Nm3执行。新建企业自2014年3月1日起,现有企业2015年7月1日起按以上标准执行。 氮氧化物对环境危害严重,为了改善大气环境,必须对氮氧化物的排放进行控制,因此对水泥行业脱硝系统控制的研究有很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现实意义 1.2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4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脱硝项目 项目地点:...... 项目内容:4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SNCR脱硝项目总承包 本项目是在河南省蓝天行动计划和河南省限期治理情况下,企业积极响应政府政策,主动要求建设项目。本项目建成后将对南阳环境做出巨大贡献。 二、设计采用的标准和规范脱硝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验及检查、试运行、考核、最终交付等符合相关的中国法律及规范对于标准的采用符合下述原则: 与安全、环保、健康、消防等相关的事项执行中国国家及地方有关法规、标准; 设备和材料执行设备和材料制造商所在国标准; 建筑、结构执行中国电力行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