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简介.ppt

发布:2018-02-28约6.5千字共7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简 介 是实现研究目标的有效载体, 优点 ★自然可信 ★简单易行 ★适用广泛 二、 个 案 法 1、什么是个案法 个案法是指以一个特殊的个体(教师或学生)、典型的教育事件或教育团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整理、分析与该研究对象有关的一切资料,来探讨某种特殊情况发生和发展的原因,提示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研究对象转变和改进的研究方法。 2、个案法的基本步骤及实施方案 1)确定研究对象(典型性、可行性和研究 价值) 2)搜集相关资料(基本资料、行为问题资 料、成长资料、心理、家庭资料等) 3)分析整理资料 4)拟定指导方案 5)按计划实施方案 6)总结研究成果 3、个案法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细致深入 全面系统 及时灵活 (4)、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 开展行动研究的人就是学校的广大教师,他们一边工作,一边研究,研究的结果又用于改进自己的工作,从而把探索研究和运用研究结合起来了。 行动者即教师,他们—— ·所研究的范围: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 ·研究的进程和方法:是边行动边调整。 ·研究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行为的改进和发展。 3、行动研究法与实验法的比较: 简单分析,强调教育上的实用显著性 量化分析,强调统计上的显著性 报告分析 对测量方法要求不高、不严谨 选取最有效的测量方法 测量 教师以该班级的学生做样本,不要求严格地控制无关变量 随机抽样,但无关变量难以完全控制 抽样 针对问题提出的措施、方法 深思熟虑后发展出来的特定假设 假设 获取的知识可直接用于当前的教育情况 获取的知识可用于较大的样本 目的 不需严格的设计和分析 测量、统计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需要的训 练 行动研究 实验研究 范围 行动(实施计划) 系统地观察、反思 修正计划 再行动 再观察、再反思诊断 第一阶段 第一步骤 计划 第二步骤 第二阶段 第三步骤 第四步骤 第三阶段 第五步骤 第六步骤 4、行动研究法的一般操作程序 反 思 观 察 行 动 再 观 察 再 再 反 思 行 动 设 想 计 划 修正后 的计划 四个核心要素 行动研究法的框架模式图 5、行动研究法方案的设计 1)题目 2)课题的提出 3)指导思想及原则 4)实验目标 5)实验对象 6)实验的主要措施 7)如何实施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8)制定有关制度、人员分工等 6、行动研究法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能适时反馈、修正 ★能跨越理论研究与运用之间的鸿沟 ★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效果好 ★帮助教师成长 不足 ●要求松驰,简单,易忽视计划性,影响研究效果 ●研究样本易受具体情况限制,对自变量控制较少,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研究人员之间协调困难,影响研究的计划性 7、行动研究法的案例(评价)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素质研究 六、叙事研究 1.什么是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是行动研究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中小学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由教师本人讲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教学事件的方法。 2.叙事研究的特点: 它不只是关注教育的“理论”与“逻辑”,而且关注 教育的“事实”与“情节”。 叙事研究给予“叙事者”以充分的尊重。 叙事研究使教师在“叙事”中增强了教师的自我意识。 叙事研究将教育研究从重复他人的话语的“图书馆情结中拉回到“面向事实本身”来。 3. 叙事研究与个案研究的区别: 1) 个案研究所研究的是个别对象,而叙事研究的对象不限于某些“特殊学生”,它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而非对某些“特殊学生”的追踪。 2) 个案研究法所研究的个体或群体带有特殊性,使研究所取得的资料较难找到可供参考的资料,因而影响到研究的可比性和科学性。而叙事研究更关注研究过程中大量的有意义的细节和情节,因而研究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