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pdf

发布:2017-03-28约1.47万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污 泥 处 理 处 置 技 术 戴晓虎 教授 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技术交流与推广会 2我国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 ?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污水处理能力的提升,市政污泥的日产量已超过10万吨/天。 12.67 12.76 12.85 12.92 13.00 13.08 13.14 13.21 13.28 13.35 13.47 13.47 13.54 13.61 13.68 13.73 1.4 2.2 2.4 2.9 3.2 3.8 4.3 4.8 5.7 6.5 7.8 8.5 8.9 9.2 9.7 11.3 0.22 0.36 0.39 0.47 0.52 0.61 0.69 0.77 0.92 1.05 1.25 1.37 1.43 1.49 1.57 1.82 0.0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污 水 日 处 理 能 力 (亿 m 3 /d ) 人 口 (亿 ); 污 泥 日 产 量 (万 吨 /d ) 年 人口 污泥日产量 污水日处理能力 数据来源: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污水日处理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污泥产量-以0.06%污水量计得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主要污染物物质流 3 100%COD 100%N 100%P 初沉池 二沉池 N2: 50-70%N 10% COD 5-15% N 10% P 化学药剂 O2,Energy (0.9-1.0 kWh/kgCOD) 35%COD 10-15%N 10-15%P 20%COD 20-30%N 75-80%P 脱水 CO2: 35%COD CH4: 28%COD 沼液+上清液: 0.1%COD 15-20%N 脱水污泥: 27%COD 5-10% N 90% P ? COD:30-50%/有机物40-70% ? N 30-45%/3-5% ? P 90%/1-4% ? 蛋白质 30—60%,多糖、碳水化合物等 有初沉池 有机物 30%-70% 国外平均 65%-75% 与进水含 砂量/污泥 泥龄有关 无机物 4活性污泥法未能解决污泥问题 活性污泥法100年: ? 传统概念“消除污染物”为主导;基本原理无 重大突破;效率低:SRT 15-20天; ? 能耗高:每人年降解COD和N需电耗约20- 30kWh;温室气体排放 (CO2、N2O等); ? 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低 (C、N、P等); ? 污泥问题未能解决; ? 滞后现有科技发展水平。 ? 回收清洁能源 ? N\P回收 ? 有机质回收 ? 土地利用 ? 卫生填埋 ? 焚烧、建材利 用 ? 浓缩 ? 脱水 ? 干化 ? 厌氧 ? 好氧 稳定 化 减量 化 资源 化 无害 化 5 污泥处理处置目标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 污泥稳定化 (厌氧、好氧、焚烧) ? 污泥减量化 (浓縮、脱水、干化、焚烧) ? 污泥无害化 (卫生填埋,焚烧) ? 污泥资源化 (厌氧沼气回收,焚烧热能回 收,土地有机质利用,建材无机质利用) 以处理处置为前提的国际传统通用技术 处理处置成本 0.2 – 0.5元/吨水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 “十二五”进展和成效 ? 通过科技投入,特别是水专项研究的引领,开发了适用于我国泥质的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 已达到市场推广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突破,为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的 完善奠定了基础。 ? 整体技术应用水平实现与发达国家“并跑”,部分自主创新的高效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污泥高效低耗深度脱水技术及装备(低温真空脱 水干化、浓缩离心、高压隔膜板框、一体式可 变滤室压滤等) ? 污泥高效低耗干化系统及装备 ? 污泥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及装备(雾化干燥-回 转式焚烧炉一体化技术装备) 污泥高效低耗减量化 ? 污泥高效厌氧消化技术及装备(改性 预处理、高含固、协同、分级分相) ? 污泥高效好氧堆肥及成套设备 ? 沼液厌氧氨氧化技术及装备 污泥高效生物稳定化和资源回收 ? 污泥碳氮磷资源回收及利用(甲烷、氢、MAP 等) ? 污泥生物稳定化产品资源化利用 ? 污泥绿色建材利用、功能材料化先进技术 污泥处理产物资源化利用 污泥无害化及污泥安全处置 ? 工业过程污泥源头减量技术 ? 工业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 污泥处理处置与无害化技术(填埋、 协同/焚烧、气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