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二课时复习课件(共36张PPT).ppt

发布:2018-06-05约7.08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将20 ℃的饱和溶液X降温到10 ℃,溶液X仍然是饱和溶液 B.a点表示30 ℃时,X的溶解度为60 g C.b点表示20 ℃时,X、Y的溶解度相等 D.同质量的X、Y饱和溶液从30 ℃降到10 ℃时,析出的Y多于X 第2课时┃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1)图中标号仪器a名称是________。 (2)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操作③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4)称取5.0 g NaCl固体,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 NaCl溶液______g。 铁架台  过滤  引流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50 5.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为了得到纯净的NaCl(不考虑可溶性杂质),设计了下列实验操作。 第2课时┃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2)t2℃时,向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B>C=A  不饱和 6.【2016·淮安】根据下图中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第2课时┃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②③ (3)将t3℃时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溶质质量:A>B  ②溶剂质量:A<B  ③溶质质量分数:A=B 第2课时┃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解析] (2)t2℃时,A的溶解度是30 g,向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3)将t3℃时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它们都有晶体析出,由于t2℃时它们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2℃时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③正确;降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没有变,与t3℃时溶剂的质量相等,t3℃时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且溶液质量相等,所以A溶液中含溶剂比B溶液少,故②正确;由于A在降温过程中析出的晶体多,所以t2℃时A溶液的质量小,又因为t2℃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所以t2℃时溶质质量A<B,故①错误。 第2课时┃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2课时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大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用:用酒精、汽油、氯仿和苯等溶剂溶解某些在水中难溶的物质。 第2课时┃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考点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性质 溶剂性质 温度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 (1)观察溶液底部有无未溶解的溶质,若有,则是____溶液;若无,则既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当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溶质时,可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_________,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____________,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考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的溶剂里 饱和 不溶解 继续溶解 第2课时┃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______溶剂或 ______温度 ______ 温度或 ______ 溶质或 ______溶剂 增加 升高 降低 增加 蒸发 3.相互转化(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来说) 第2课时┃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注意】 ①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是相对该物质饱和,即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的物质。如某饱和食盐水中还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②通过降低温度实现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的转化,只是针对多数固体溶质而言,对气体和少数的固体(如熟石灰)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不适用。 ③对某固态溶质的饱和溶液进行降温或蒸发溶剂,往往会有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 ④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第2课时┃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