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土建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预防措施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16 18~20 22~25 28~32 36~40 拧紧扭矩
(N.m) 100 200 260 320 360
4 直螺纹丝头加工完成后及时采用专用塑料帽进行保护,放置时间较长时可采用塑料薄膜缠绕的方式,防止丝扣锈蚀、污染及破坏。
1.2 梁、柱交接处钢筋绑扎不符合要求
1.2.1存在的问题:
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引起梁截面变形,箍筋绑扎不到位;
1.2.2原因分析:
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梁筋位置与柱筋位置重叠,梁筋需穿入柱内,保证柱筋位置,调整梁筋,调整后截面变形。
1.2.3 预防措施:
1、从柱边开始调整梁筋,按照1:6打弯,弯曲段在箍筋角部插Φ14或Φ12的钢筋,绑扎牢固,保证箍筋位置正确;
2、在柱内设置定位卡或定位箍筋,保证钢筋位置正确、牢固。按规定设置保护层垫块,垫块不得采用塑料垫块;
3、加强检查,连接点绑扎牢固,无松扣、脱扣现象,浇筑混凝土时钢筋工要对钢筋上口随时校核、调整。
1.3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
1.3.1存在的问题:
1、混凝土构件拆模后表面露筋,日久锈蚀,影响混凝土观感质量。
2、墙柱钢筋保护层过大,混凝土表面裂缝;
1.3.2 原因分析:
1、保护层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
2、保护层垫块强度不够,受力破损;
3、箍筋、箍筋挂钩下料尺寸不准确;
4、钢筋扭转、偏斜造成一侧保护层过大;
1.3.3 预防措施:
1、垫块宜采用有一定强度的垫块;
2、垫块的设置适量可靠,梁板垫块应沿梁、墙边及钢筋交叉点处设置,间距不大于1000mm;
3、加强对箍筋、受力钢筋尺寸的检查,保证箍筋内径尺寸、钢筋骨架偏差值均小于5mm;
4、拉钩尺寸下料应准确,绑扎点应绑牢,在剪力墙筋内部设置π字形内撑柜,控制墙筋截面;
5、对于竖直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防止抵触模板;
6、现浇板负弯矩筋定位马凳应采用金属焊制马凳,不得采用塑料马凳。采用钢筋制作马凳,马凳腿应涂刷防锈漆,防止拆模后顶板出现锈斑;
7、技术交底时要求绑扎现浇板钢筋负弯矩筋时采用满扎,不得跳扎、漏扎,负弯矩筋与梁交接处应进行绑扎。
8、加强对混凝土振捣的交底,旁站监督,做好钢筋的成品保护。
1.4 电渣压力焊接头不符合要求
1.4.1 存在的问题:
1 电渣压力焊接头焊包不均匀;
2 接头处弯折角度超过2°;
3 钢筋与电极接触处,主筋存在烧伤缺陷
4 钢筋接头处轴线偏移大于1mm;
5 对于在电渣压力焊接头试验中判定的不合格品未按照要求进行处理。焊渣未清理或清理不干净、上下两根钢筋直径级别超差
1.4.2 原因分析:
1 钢筋端部不平整,焊剂填充不均匀,钢筋熔化量不足;
2 造成钢筋弯折角度过大的原因主要有钢筋端部弯折,上部钢筋未夹牢放正,夹具拆卸过早,夹具损坏松动;
3 焊接过程烧伤主筋主要是夹持部位有锈蚀和钢筋未加紧;
4 造成轴线偏移过大的原因主要有钢筋端头歪斜、夹具和钢筋未固定好,顶压力过大,夹具自身变形;
5 造成试验出现不合格品的原因主要有直径12钢筋在焊接过程中无切实可行质量保证措施,试验人员对规范理解不到位。
1.4.3 预防措施:
1 钢筋端面不平整的应进行切除,装填焊剂均匀,根据要求适当延长电渣过程时间,适当增加熔化量;
2 对钢筋端部弯折进行矫正,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部钢筋应保持竖直和稳定,焊接完成后应适当延长夹具的拆卸时间,对于有损坏的夹具及时进行更换修理;
3 钢筋导电部位应除净铁锈,同时确保夹具夹紧钢筋;
4 钢筋端头歪斜应进行矫正,保证焊接过程中钢筋和夹具固定牢固,选择技术成熟的工人师傅保证顶压力适当,对于有损坏的夹具及时进行更换修理;
5 新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虽允许直径12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但是通过实际工程使用情况来看整体效果不理想,不建议采用,如果必须使用应采用小型专用焊接夹具,并加强过程控制;
6 对于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1.5 箍筋绑扎不符合要求
1.5.1 存在的问题:
箍筋绑扎不到位,缺扣、漏扣,主筋歪斜,二排筋排距大。
1.5.2 问题分析:
1、节点下配筋层次多,使箍筋不能紧贴主筋;
2、为防止现浇面超高,将已绑好的钢筋强制调低,造成松扣、脱落;
3、二排筋因箍筋135度弯钩抵住,而不能到位。
1.5.3 预防措施:
1、复杂节点钢筋翻样设计;
2、主次梁交叉较多时,将次梁面筋放在主梁面筋下;
3、将抵住二排筋的箍筋弯钩弯180度,以避开二排筋;
4、浇混凝土前,派专人将节点区钢筋进行补绑,防止浇混凝土时二排筋被振脱。
2 模板工程常见问题预防措施
2.1 电梯井模板施工
2.1.1 存在的问题:
1、电梯井模板施工前未编制施工方案;
2、模板及支架固定措施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