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专题图测绘.ppt

发布:2017-06-04约8.34千字共7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地震波法 该法以地下各种介质的弹性差异为基础,研究由人工震源(如机械敲击、空气枪、电火花等)产生的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利用地下管道与周围介质之间的波阻抗差异,确定管线的地面投影位置和埋深。 2、定位基本原理 (1)峰值法定位原理: 当水平线圈轴线与通电导线垂直且处于通电导线正上方时,水平线圈信号最强。 峰值法定位准确性条件: ①水平响应曲线越陡峭越好。 ②水平响应曲线越对称越好。 (2)谷值法定位: 在管线正上方,垂直安装的线圈响应最小。 结合水平线圈的响应,RD4000的谷值法中设计有一个始终指向管线的箭头,依据此箭头,可以对目标管线进行快速追踪。 3、深度及电流测量原理 管线深度及电流测量原理: 4、接收机和发射机简介 ①发射机的使用 直连法注意的问题: 红色夹子夹目标管线,黑色夹子接地。 尽量保持直连线与目标管线垂直。 在马路中间使用时,导线不够长的时候可以用延长线。 直连法时,尽量减少接触电阻,红色夹子夹目标管线的时候,接触点需清理铁锈或油漆。 感应法应注意的问题: 发射机的手柄方向应尽量与目标管线保持一致;发射机尽量放置于目标管线的正上方。 使用时,发射机与接收机不要太近,以免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完全为发射机的信号。 感应法是无法使用直连或者夹钳法时才使用的。 ②接收机的使用 接收机的使用 接收机的作用是定位和测深 定位时要注意: 精确定位用峰值,长距离追踪用谷值。 测深时要注意: 使用直连法和夹钳法下工作时,可以直接测深 使用感应法工作时,尽量不要直接测深,选用70%法间接测深。 接收机的使用 a) 保持接收机天线与管线的方向垂直,横过管线平移接 收机。确定响应最大的点。 b) 当找到响应最大点时,不要平移接收机,原地转动接收机,当响应最大时停下来。 c) 保持接收机垂直地面,在管线上方左右移动接收机,在响应最大的地方停下来。 d) 把天线贴近地面,重复(b)。 e) 重复(c)。 f) 标志管线的位置和方向。 重复所有的步骤以提高精确定位的精度。 ③野外施工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③感应法。 原理:利用磁偶极源在地面上建立一个交变电磁场,地下金属管线在一次场的作用下,便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在管线中流动,产生二次场,在地面上探测二次电磁异常,便可确定地下管线的空间分布。对于直埋于地下的金属管线(如自来水、煤气、工业管道、电力及通信电缆等),可以考虑利用这种方法。感应法用途广泛,既可以对没有出露无法用直连法施加信号的管线进行定位,并进行长距离连续追踪,还可以在一个无障碍区域内盲扫来确定有无管线存在。 ④示踪法 是借助于示踪装置, 使其沿非金属管道不断发射电磁信号, 然后用地下管线探测仪寻找其追踪信号。比较常用的示踪装置有两种: 一种利用能发射电磁信号的示踪探头塞于管道内; 另一种利用外表有绝缘材料的金属导线一头剥开1 m 左右,裸露出导线, 使其与非金属管道内水泥相接触, 另一头接于发射机输出端, 发射机另一端接地, 然后利用地下管线探测仪追踪信号, 达到探测非金属管道的目的。 示 踪 线 信号探头 ⑤探地雷达 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主频为106~109Hz)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由地面通过发射天线送入地下,由于管线与其周围介质存在物性(导电率和介电常数)差异,使脉冲波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透射,其中反射回波由仪器的接收天线接收。由主机记录,根据反射电磁波的特征,达到了解地表以下地质体特征的有关信息,求得地质体或介质分界面的位置和埋深。 以图象的形式 RD1000TM便携式探地雷达系统 RD4000管线仪 RD7000多功能管线定位仪 SL580多功能地下管线探测仪(国产) LTD—2202暗管探测仪 LTD—2202暗管探测仪实时系统界面 (二)磁法 磁法就是利用金属管线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磁性差异,测量磁场的垂直分布强度,判断出由地下金属管线引起的磁异常,探出地下管线并大致确定其走向和埋深,通过定量计算,得到地下管线在地表投影的确切位置和埋深。 该法探测深度大(10m±20cm)、易受附近磁体探扰。 (四)直流电法 该法是利用地下管线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电阻抗差异,对地下管线定位和定深。 (五)红外辐射法 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当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的温度不一致时,就会出现热的交换。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会从表面向外放出电磁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能量越多。辐射热的光谱主要位于红外波段,少量位于可见光波段,因此这种以电磁波辐射形式进行的热传导,又称为红外辐射。一般情况下,地下管线,尤其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