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2概要.docx

发布:2017-03-16约3.3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斜管沉淀池设计方案1.二层池改建说明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取消MBR膜池,增加三个二次沉淀池,更好的对污水的处理、沉淀,达到排放要求。再改建好氧区,各部分,多增加回流部分,充分利用污泥,并增设添加药剂管道。池体结构复杂、设备安装和使用精度要求高,必须保证池体结构具有相当高的尺寸、标高和公差配合要求,以便顺利安装和保证正常使用,例如反应区池壁的标高、角度和斜板的平直度;过墙柔性套管的位置和标高以及平直度;各种设备基础、预埋螺栓轴线及位置和尺寸均需精确无偏差,反应区、集泥槽底部工艺混凝土的坡度控制、位置尺寸等必须精确控制。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废水沉淀池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构造】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初步设定为横向流。【斜管沉淀池的排泥】斜管沉淀池由于单位面积出水量高,因而泥量亦相应增加,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每单位面积的积泥量,将增加好几倍,积泥分布在整个底板上,虽比较均匀,但积泥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常用的排泥措施:A机械刮泥;适用于大型斜板沉淀池,管理简单,可以自动控制。但加工维修困难,某些部件质量尚未过关,容易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在国内积累经验上不多,有待提高和巩固。B穿孔管排泥;应用于平流沉淀池已有相当历史,目前用于斜板沉淀池也不少,但须严格管理,不然容易堵塞,造成排泥困难,影响沉淀效果。适用于中小水量的斜板沉淀池,面积小,管长不大条件下。C多斗式排泥比穿孔管排泥较易控制管理,且不易堵塞,适用于中小型斜板沉淀池,但斗深增加池壁高度,影响土建造价。2.设计参数及要求▲升流式异向流斜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一般可比普通沉淀池的设计表面负荷提高一倍左右。对于二次沉淀池,应以固体负荷核算。▲斜管孔径采用80~100mm。▲斜管斜长采用1.0~1.2m。▲斜管倾角采用60°。▲斜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采用1.0m。▲斜管区上部水深,采用0.7~1.0m。▲进水方式一般采用穿孔墙整流布水,出水方式一般采用多槽出水,在池面上增设几条平行的出水堰和集水槽,以改善出水水质,加大出水量。▲斜管沉淀池采用重力排泥。每日排泥次数至少1~2次,或连续排泥。▲池内停留时间:初次沉淀时不超过30min。斜管沉淀池应设斜管冲洗设施。5.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条件:用水量800m3/d左右设计参数:沉淀池个数n=3沉淀池表面负荷:q=2.4m3/(m2·h)斜管孔径为100mm斜管水平倾角为60°设计计算:1. 沉淀池表面积用水量Q=800m3/d=33.4m3/h=0.01m3/s 沉淀池数 n=3(1)主要尺寸计算 1)池表面积:A=式中:A——池表面积,m2;Qmax——最大设计流量,m3/s ;——水力表面负荷,本设计1.0m3/m2·h 。A==5.3m2沉淀池平面尺寸 a =√A=2m . 池内停留时间斜管区上部清水层高度h2=1.0m斜管的自身垂直高度h3=1.0mt =(h2h3)*60q=(11)*60/1=120min4.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污泥储存时间T=24h进水悬浮物浓度 C1=280mg/L=0.2810-3 t/m3 出水悬浮物浓度C2=30 mg/L=0.0310-3 t/m3 污泥密度 γ=1t/m3污泥含水率o=97.50% V=Q(C1C2)T/(10)n33.4(0.28100.03103)24/(1(1-0.975)4) 2.5m35. 污泥斗容积在底部设方形的集泥斗,上面积边长为a1=5m,下面积边长取a2=1.0m, 斜坡度为50° h5=(a1/2a2/2)tan50°=(5/21/2)tan50°=2mV1=h5(2 a12+2a2a1+2a22)/6=30m3则污泥斗的容积为 V1=30m3 V1V可以满足储存污泥要求6. 沉淀池的总高度沉淀池超高h1=0.3m沉淀池底部缓冲层h4=1.0m H=h1+h2+h3+h4+h5=0.3+1.0+1.0+1.0+2=5.3m7. 进水流入槽、布水孔设计采用条形平底槽, 等距设布水孔:孔尺寸200mm200mm6.斜管填料安装方法斜管填料按材质可以分为PVC、聚丙烯、乙丙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