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编排课件(二)——关于广播电视抵制低俗之风问题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播电视节目编排课件(二)——关于广播电视抵制低俗之风问题探讨
【总编室】2009-6-2?陈海华
大字体 | 中字体 | 小字体
?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收听收看中心主任 金文雄
非常高兴,今天见到很多老朋友、新朋友,以及我们的同行,收听收看的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之前的几天,你们从技术问题、收视率问题,节目的具体编排问题做了一些探讨。那今天,我主要从宏观上,或者说从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监管这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些问题。主要是探讨广播电视如何抵制低俗之风。
在4月15日、16日,总局在太原开了一个抵制低俗之风的会议。这个会议,是总局每年都会举行的一个广播电视抵制低俗之风的工作会议。我们把抵制低俗之风,看作是关系到广播电视事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关系到亿万家庭幸福工程,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作为一个政治高度来认识。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那首先,我想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总局收听收看中心的职责,它是干什么的?总局收听收看中心是一个新成立的单位,原来没有这个中心,但成立时间也不短了,也有近十年时间了。那么怎么会成立这样的一个部门呢?实际是当时的中宣部的部长丁关根和总局的一个副局长吉炳轩到法国去访问,发现国外有这样一个机构,当然它不叫收听收看中心,它叫音像制品广播影视节目监督监管委员会。所以回来后,就在总局成立了这样的一个单位。开始叫监听监看中心,后来说和安全部的监听监看局有点重,人家是专门监听电话的,监听监视。所以后来改成收听收看中心,主要是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行监管。总局现在有五个中心,有监管中心,监测中心,安全播出指挥中心,收听收看中心,海外卫星落地监管中心,主要内容都是进行监管,监管广播电视的信号、节目、广告、互联网。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如何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监管,尤其是内容怎么进行监管。
一、关于低俗之风的界定
首先,我们主要的任务是抵制低俗之风。那么,经常有人问我,到底什么是低俗?那开始我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一下把我问住了。后来通过各种会议,也请广播学院,现在叫传媒大学,一起定义,但也很难下这个结论。所以,后来定义为两个概念,一个是狭义,一个是广义。
狭义的定义:专指综艺娱乐节目中的低级庸俗现象。
比如:低级搞笑 、搞怪、恶搞等。
以前,我们的节目很干净,当然也不好看。到了2003年、2004年,节目开始好看了,但也出现了一种现象,低级的搞怪啊,搞笑啊。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因为我们请的都是一些老同志,我们收听收看中心有40位老专家,都是从事新闻工作30年、40年,曾经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他们一看这个节目,他们受不了,觉得怎么这么乱,就是乱搞。就像互联网,现在大家可能习惯了。比如把国际歌改词,把梁祝改了,还有搞笑红色经典,还有《阿Q正传》,大家都看过鲁迅的《阿Q正传》,那是一个很严肃的题材,是鲁迅的一个代表作,而且是反映国民劣根性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批判意义的小说。结果有的广播电视把它搞成一个非常风流的阿Q,阿Q主要还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体现他的愚昧、麻木,怎么就变成了一个花花公子了呢?就完全把鲁迅的严肃地现实意义给消减了,把名著给糟蹋了。所以后来我们发现,这种低级的搞怪、搞笑、恶搞以后,我们就把这种现象定义为低俗现象。当时还不叫低俗,就是比较无聊,所以在我们这个行业开始了净化荧屏工作,那是在2004年到2005年。然后到了2005年的一次在香山的会议上,就正式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抵制低俗之风。到2007年在南京专门召开了全国抵制低俗之风的会议。去年,因为事特别多,大喜大悲的事,所以2008年没开,确实没时间。今年4月在太原召开了全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和抵制低俗之风会议。那么现在我们理解的低俗之风的概念,和五年前就不一样了。现在的是广义的概念。
广义的定义:泛指广播电视节目中普遍存在的非主流、低格调和泛娱乐化倾向。
比如:新闻娱乐化、谈话边缘化、娱乐商业化等。
举一些例子,比如有的台,新闻节目喜欢调侃。在西方,可能新闻可以骂总统、骂领导人都可以,但在中国不可以,在咱们国家你要骂胡锦涛,肯定不行,要调侃胡锦涛也不行。比如说小胡怎么怎么,肯定不行。就是说在我们中国,尤其是领导人是不可以调侃的,外国领导人也不能调侃。比如说有一个台的节目调侃布什,当然布什现在下台了,但他原来是美国的领导人。节目是说布什好斗,开始它讲一个故事,说美国有一条新闻,说昨天晚上,有一只猫头鹰损坏了40辆高级轿车的挡风玻璃,说猫头鹰为怎么回事呢?因为它看见玻璃里有一个它的同类,它就“嘭”,把那个玻璃凿了个洞,那个玻璃一破呢,它就整个全碎了,所以一晚上就损坏了40辆高级轿车的挡风玻璃。后来主持人就话锋一转,说这就好比布什,说布什就是象这个好斗的猫头鹰,他想打谁就打谁,想炸谁就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