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经济下猪肉价格周期波动原因和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市场经济下猪肉价格周期波动原因和对策
摘 要:我国是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猪肉价格周期波动给我国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不稳定因素。文章首先从成本、需求和供给几个方面对猪肉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提高生产效率、形成规模生产和加强政策手段应用这三个方面给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猪肉价格 周期波动 生产效率
中图分类号:F01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067-0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2015年我国猪肉产量达到5493万吨,占到全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1%。在国内,猪肉消费也占居民肉类消费量的大头,2015年在猪肉产量下降的情况下,猪肉消费仍然占比高达64.9%。猪肉价格的波动对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都会产生显著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计显示,猪肉价格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权重值为2.88%。2016年3月份CPI同比上涨2.3%,其中仅猪肉价格上涨因素一项就拉高了0.64个百分点。但是,由于供需关系、饲料成本、疾病、政策和消费习惯等因素交错影响,导致我国猪肉价格存在长期波动现象,有时波动幅度达到100%。由于国内猪肉生产产业链长,涉及就业人口多,猪肉长期大幅波动一方面不利于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会影响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给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影响猪肉价格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最后对抑制猪肉价格波动幅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引起猪肉价格周期波动的因素分析
(一)养殖成本是影响猪肉价格波动的直接因素
猪肉生产成本主要由仔猪、饲料、医疗、人工和经营等几大类。采购或者自养仔猪成本占整个生猪生产成本的30%左右,仔猪价格同时受仔猪料价格、母猪存栏量、疾病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其中供求关系是影响仔猪价格的重要因素,当市场行情较好时,仔猪价格会有较大幅度提高,会进一步推高猪肉价格。饲料成本占出栏生猪总成本的大约60%,是影响猪肉价格的重要因素。而饲料的主要成分为玉米和豆粕受气候影响较大,自然条件适合玉米、大豆的生长,产量增加,价格降低,反之则会价格升高。饲料价格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当生猪存栏量较低时,对饲料的需求会降低,从而会抑制饲料价格。但是,由于猪肉供应满足不了需求,会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等到生猪存栏量升高以后,饲料价格会升高,但是猪肉价格反而会降低。医疗、人工和经营成本虽然也影响猪肉价格,但是总体变化不大,对猪肉价格的周期波动贡献较小。
(二)生猪供应量是推动猪肉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
供求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生猪生产属于供给侧。疾病是影响生猪产量的重要诱因。2000年以来,我国猪肉消费量平均以年均1.2%的速度在增长,需求持续保持旺盛,养殖户饲养意愿肯定应该持续增高。但是,由于疾病会导致在某个时间段内生猪生产量减少。比如2005年四川爆发猪链球菌病,2006年我国南方相继爆发高热病,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我国多个省取发生流行性猪腹泻,导致母猪、仔猪和生猪存栏量减少,直接导致生猪产量大幅降低,从而推高猪肉价格。
政策因素影响生猪产量。因生猪养殖业不仅影响广大消费者生活,而且涉及整个产业链的就业问题,政府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出手补贴是情理之中的事。比如,2007年和2008年国家分别发放20.02亿元和28.92亿元生猪养殖补贴,2013年国家又给规模养殖企业发放了专项补助,直接推动了生猪产量,导致供应量增加。但是有些政策又会降低生猪产量。比如,随着2015年新环保法的实施,养猪业环保监管愈加严格,长江中下游及沿海地区大量设立禁养区和限养区,导致生猪存栏量大幅降低。比如,重庆涪陵区生猪养殖户由于猪场被拆,退出养殖产业的近50%,浙江部分地区退出的养殖户业达到30%。该政策推动2015年底至2016年上半年猪肉价格迅速上涨。
人为主动调整生猪产量。养殖户根据市场情况或是恐慌心理主动调整生产计划。在猪肉价格高时,养殖户会增加生猪存栏量,而当市场需求减少猪肉价格增加时,养殖户则会主动减少生猪存栏量。由于我国规模化养殖比例还比较底,大量中小养殖户对市场的判断不全面不准确,导致生产计划短期效应明显,影响猪肉供应量的稳定。
(三)市场需求改变是加剧猪肉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对猪肉的需求持续稳定增加。但是由于消费习惯和食品安全问题会引起猪肉需求量的短时变化。首先是消费的季节性波动。由于民间习俗每年春节前,会出现消费高峰,居民大量采购猪肉制成腌制品进行储存。春节期间家庭聚会多,宴请多,也会大大增加猪肉需求量。但是春节过后会出现需求的明显减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