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1999 年 12 月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 115 ,No 14
第 15 卷第 4 期 J o ur nal of N a nto n g Teachers Colle ge (p hilo sop h y Social Scie nce Editio n) Dec ,1999
论 陆 文 夫 小 说 的 意 境
蔡起泉
(南通广播电视报社 ,江苏 南通 226000)
[ 关键词] 陆文夫;小说 ;意境 ;创作个性
[摘 要] 陆文夫小说创设的意境之美给当代文学画廊增添了异彩。陆文夫小说的意境表现: 寄情道具出意
境 ;对比映衬出意境 ;通过人物关系错综描写意境 ;典型氛围出意境 ;于无声处见意境 ;勾勒画面出意境。
( )
[ 中图分类号] I207. 4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3 - 7489 1999 04 - 0038 - 05
文学作品所展示的多姿的生活画卷、表现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和揭示出的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否糅合在
一起 ,形成一种隽永含蓄的意境 ,是每一个具有创作个性的艺术家所梦寐以求的美学境界。当代著名作家陆文
夫曾说过 :“在艺术的厅堂里,大多数的人都只有一个座位; ……所谓一个座位 ,那是指作品的个性与特色而言
的。……这不是说每个作品都要不朽,而是说酸、甜、苦、辣、咸 ,总要有点味儿。”同时还指出小说要“有点意思”
①。这“味儿”与“意思”就是指一种内在的东西,一种意境。陆文夫数十年来的小说创作实践 ,生动地表明了他的
探求是执着、热诚而又有所收获的;他的小说所释放出的意境之美 ,给我国当代文学的画廊增添了光彩。
何为意境 ?意境是艺术家的理想和感情与客观的景象、事物融为一体, 构成一个鲜明、独特、富有立体感
②
的艺术境界; 它令读者心驰神往 , 品出一种“言外之意, 弦外之响” 的余味 , 进而展开联想 , 进行艺术的再创
造 , 从中受到感染和陶冶。中国古代、近代文论著作对意境的理论进行了长期的探讨, 自皎然《试式》以“取
境”为发端 ,司空图的“二十四品”,严羽的“兴趣”说 ,王士祯的“神韵”说 ,直至王国维集大成的“境界”说 ,可谓
③
源远流长。王国维说 :“文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由此看来,文学作品的文野之分
就看其有无意境及意境的深浅了。诚然 , 创造意境是诗歌艺术最突出的特征 , 然而 , 谁也不会否认包括小说
在内的其它体裁的优秀文艺作品 ,亦能创造出意境。那么 ,陆文夫小说的意境表现在哪里呢?本文试论述之。
道具乃寻常之物 ,寄情可出意境
道具指戏剧、影视剧和其它演出中所需的用具。小说中出现的道具 , 所囊括的范畴要比戏剧、影视更宽
泛一些。
《小贩世家》写的是世代做小贩的朱源达数十年来坎坷不平的命运。他敲打竹梆挑着担, 以卖馄饨为生。
小说有九处写到竹梆子 ,这两块小小的竹板凝聚着这位小人物的悲欢、迷惘和在命运打击下的失重感。在江
南古城黎明将要来临时 ,那“的的笃笃”的梆子声“在夜暗的笼罩之中 ,总觉得是在呼唤着、叙说着什么”,点出
了人民渴望新生的思想内涵。解放了,朱源达的竹梆子声敲打着小巷人家的窗棂 ,竹梆声像是在喊 :“吃,吃 ,
快点儿吃”,写出了和平安康生活的情愫。1957 年 , 中国的大地上刮起了“左”旋风。在“我”听来,竹梆声失去
了顽皮与欢乐, “又像在呼唤着、叙说着什么”, 这里 , 与其是说写竹梆子 , 不如说是写竹梆声这一客观物境同
“我”的主观情境融为一体的一种意境。如果说黎明前的梆子声呼唤的是解放, 叙说的是苦难 ; 那么 , 此时则
是呼唤着自身生存的权利 , 叙说着困惑和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