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产程活跃期停滞原因研究及处理.doc

发布:2017-09-01约3.7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产程活跃期停滞原因研究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单胎头位活跃期停滞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活跃期停滞的157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单胎头位产程正常的157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①观察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和头位位置与对照组比较,相差较大,有比较价值。②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状态和平均潜伏期及母婴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有比较价值。结论:在骨盆正常的情况下,新生儿体重、胎方位、产妇的心理因素及潜伏期长短都与活跃期停滞密切相关,而活跃期停滞又会导致手术产率的增高以及严重的母婴并发症。 【关键词】活跃期停滞; 原因分析 ;处理 【中图分类号】R71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18-02活跃期是指产程中从宫口开大2~3cm或以胎头下降迅速、宫颈扩张明显加速,宫颈扩张曲线开始翘起抬角大于20°时为起点至宫口开全这一段时间[1]。最大时限为8h。活跃期在整个产程中时间虽不到1/2,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难产都在此期表现出来。活跃期停滞是指当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h以上[2]。而活跃期停滞是产程进展中较难处理的问题,对母婴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须及时处理。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诊断为活跃期停滞的157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157例活跃期停滞的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产程正常的157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的骨盆正常,无妊娠合并症,无心、肝、肾疾病史等高危因素,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潜伏期、胎方位及分娩方式比较 2.1.1 潜伏期<8h:对照组86.7%,观察组61.2%;潜伏期8~16h:对照组13.3%,观察组21.1%;潜伏期>16h:对照组0%,观察组17.7%。 2.1.2 胎方位属枕前位:对照组87.7%,观察组30.5%;属枕后位:对照组3.1%,观察组47.7%;属枕横位:对照组9.2%,观察组21.8%。 2.1.3 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对照组85.6%,观察组26.2%;阴道助产:对照组10.1%,观察组22.7%;剖宫产:对照组4.3%,观察组51.1%. 2.2 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力、母婴并发症比较 2.2.1新生儿出生体重≤3.25kg: 对照组77.7%,观察组37.4%;新生儿出生体重>3.25kg:对照组22.3%,观察组62.6%。 2.2.2 产力异常:对照组12.3%,观察组45.9%。 2.2.3 母婴并发症:胎儿宫内缺氧:对照组2.1%,观察组21.9%;新生儿窒息:对照组0.8%,观察组12.7%;产后出血:对照组3.1%,观察组20.9%;产后尿潴留:对照组占阴道分娩的3.5%,观察组占阴道分娩的23.7%。 3讨论 影响产程进展的主要因素为产力、产道、胎儿及心理因素、环境条件,这些因素在分娩过程中相互影响。活跃期停滞与潜伏期、胎方位、产力、心理因素及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且极易引起母婴并发症,手术助产率、剖宫产率升高。故应及早发现,积极干预,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3.1 潜伏期时限对产程的影响:本组资料中观察组平均潜伏期明显大于对照组,可见潜伏期长短直接影响着活跃期的进展和分娩。因为潜伏期延长者除伴有产科因素外,还常伴有疲倦、乏力、肠胀气,甚至出现排尿困难或宫颈水肿。所以应准确判断临产时间,认真观察潜伏期,对潜伏期有延长倾向者应及时查找原因,积极处理。 3.2 新生儿体重对产程的影响: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足月胎儿体重的增加势必增加头盆不称的发生率,而头盆不称妨碍胎头内旋转或向前旋转,从而增加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发生率。所以正确估计胎儿体重、衡量与母体骨盆的相对关系,对预测产程十分重要。对胎儿较大,估计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及时剖宫产结束分娩。 3.3 胎方位及产力对产程的影响: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以胎方位异常为主,同时宫缩乏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胎头内旋转及下降均依赖良好的产力,一旦出现产力异常就更难克服枕后位、枕横位[1]。观察组适时予以缩宫素重新调整宫缩,一部分充分试产后,活跃期停滞得以缓解。但大部分终因胎方位异常造成产程停滞以至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只能剖宫产结束分娩。故对活跃期停滞者应及时查明原因,积极处理。 3.4 精神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分娩虽是生理现象,但是产妇临产由于心理紧张和宫缩疼痛唱导致各种神经激素的生理改变,激活自律神经系统。体内儿茶酚胺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