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虚拟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兰州市虚拟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兰州市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兰州市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虽然兰州市已经在养老服务的发展上做出了众多的努力,在西北率先建立了虚拟养老院服务,但是由于养老服务起步较晚、资金不足、老年人增长较快等原因,依然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且在虚拟养老服务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文章采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法对兰州市虚拟养老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完善兰州市虚拟养老服务
关键词:社区养老 虚拟养老 养老服务需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46-03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据民政部《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显示,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老年人口的抚养比也是由2011年的12.3%上升至2014年的13.5%,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显得空前严重。怎样改善养老环境、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是摆在政府、社会、家庭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不断完善,虚拟养老院应运而生
2009年7月,兰州市城关区借鉴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以现代化通信技术和服务系统为支撑,创办西部首家“虚拟养老院”,并在兰州市的各区县进行推广,在破解养老难题、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实现了养老服务水平的新提升、新突破,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在前期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均表明大多数的老年人期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次之,机构养老的最少。虚拟养老院是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的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笔者将以虚拟养老院模式下的社区养老服务为研究的出发点,深入分析养老问题,为虚拟养老院的后期发展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同时该研究在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理论层面上来说,通过对虚拟养老院模式下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可以深入到我国养老保障的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地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现实层面上来说,该研究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虚拟养老院的长足发展,积极应对老龄化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实地调研。实地调研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法,亲自接触到社区老人,与其面对面地交流,探求其养老需求和目前虚拟养老服务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养老服务的相关对策
文献研究。笔者通过对虚拟养老院和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相关文献的研读,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写作打下了基础,在对相关理论概念的阐述及其运用和养老服务模式的讨论等方面是在已有文献的研读、分析、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相关概念界定
1.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模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对社区中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具体的方式为老年人继续居住在家中,社区里的相关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提供上门服务等等。总的来说,社区养老就是在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的一种养老模式
2.虚拟养老。虚拟养老是在社区居家养老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以现代化通信技术和服务系统为支撑而建立的一种养老服务系统,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家政料理、娱乐休闲、保健康复、应急救助等专业性服务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四)所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持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按照发生的顺序由低至高分为了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人们低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发展到较高层次的需求
该理论运用到老年人身上具有特殊性,据此虚拟养老服务的构建也应具有层次性。老年人在得到物质满足后,期待的是精神需求上的满足。因此,虚拟养老服务的构建要为老年人参与社会、贡献社会提供方式,不仅满足其物质需求更要满足其精神需求
2.约翰的正义论强调“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提出了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即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力,即使不得不产生某种不平等的话,这种不平等也应有利于境遇最差的人们的最大利益,其体现了保护弱势群体和关怀实质平等的思想。这正是虚拟养老服务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两项基本原则
二、兰州市虚拟养老服务问题调查
(一)调查方案与数据采集
本文的实地调研的方法主要采取的是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主要为各社区60岁以上的长期居住于该社区的老年人,调查范围主要为兰州市城关区和安宁区两区,调查的社区包括长风社区、枣林社区等等。调查方式采取的是抽样调查,主要是社区拦截调查
本次的研究主要包括问卷设计、问卷调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