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概论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1 绪论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大气污染基础知识:大气污染,污染源,污染物等; 洁净燃烧技术:燃料、燃烧、燃烧设备的基础知识,污染物形成机制,脱硫和低NOx燃烧技术; 烟气排放:烟气扩散因素,污染物浓度的计算,烟云抬升高度,烟囱高度计算; 颗粒状污染物控制技术:除尘;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脱硫脱氮、含氟废气、有机废气; 工业通风技术:集气罩、通风机、净化系统保护等。 使用的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李广超、傅梅绮主编《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 郭静、阮宜纶主编《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郝吉明、马广大 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钟秦主编《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工程实例》; 何争光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应用实例》; 黄学敏主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 孙克勤主编 《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设计、建造及运行》。 1.1大气与大气污染 1.1.1大气和空气 大气——环绕地球全部空气的总和(ISO) 环境空气——暴露在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之外的室外空气。 注:大气范围更大,环境空气范围小。 环境工程中所说的大气是指环境空气。 1.1.2大气圈及其垂直结构 大气圈:受地心吸引随地球旋转的大气(自然地理学定义)。 大气圈层界定为1200~1400km。1400km以外空气非常稀薄,是宇宙空间。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垂直运动,世界气象组织将大气分为五层: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散逸层 根据污染原因和污染物组成分类: 煤烟型污染:燃煤工业排放的烟气、家庭炉灶等燃煤设备排放的烟气。 我国大部分的城市污染属于此类型污染。 石油型污染:燃烧石油排放有害物质。 混合型污染:煤炭和石油在燃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合物污染大气。 特殊型污染:工业企业排放的特殊 气体,如:氯气、硫化氢、氟化氢、金属蒸汽等引起大气污染。 二.温室效应 CO2与CH4、N2O、O3、氟氯碳、水蒸气等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却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1.产生原因 CO2急剧↑?——矿物燃料大量燃烧,100亿t/年;大面积森林消失。 甲烷↑ ?——家畜饲养、生物质能利用、垃圾填埋等。 氟里昂(CFCS)大量使用和排放,仅次于CO2。 2.影响 海平面上升;气候带的移动;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 三.臭氧层破坏 1.臭氧层及臭氧空洞 平流层中有一个O3浓度达10ppm的小圈层。 臭氧层作用:极强的吸收紫外线——达99%。 科学监测表明:1969年以来,北半球冬季臭氧层臭氧含量平均减少3%~5%; 南极上空每年在9至10月臭氧层中的臭氧含量平均减少50%,周期性出现臭氧层空洞。 原因: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内排放大量NOx; 大量生产和使用CFCS为代表的氯氟化合物。 臭氧层破坏 臭氧分子吸收紫外线分解为一个氧气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氧气分子可以吸收紫外线分解为两个氧原子: 氧气分子和氧原子可以合并生成臭氧分子,吸收更多的紫外线: 上述反应过程吸收了99%的来自于太阳的紫外线。 氟氯烃(CFCs)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平流层臭氧的减少。 都造成臭氧减少。 3.危害 提高皮肤癌和白内障发病率; 抑制人体免疫系统; 加速全球变暖—农作物减产、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等。 4.保护措施 控制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例如:停止生产和使用国际协议规定的氯氟烃等受控物质。 1993年2月,中国政府批准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方案》,确定在2010年完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 四.酸雨 1.酸雨 SOx或NOx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态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酸雨: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0的降水。 全球有三大块酸雨区:西欧,北美和东南亚。 我国酸雨区: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以及四川盆地。 2.成因 SO2与NOx是造成雨水酸化最主要污染物。 自然物质:火山喷发,水域自然释放H2S,动植物分解产生有机酸,土壤微生物释放H2S。 人为物质:燃料燃烧→SO2、NOX及悬浮固体物→大气环境,光化学反应→硫酸、硝酸等。 3.危害 土壤、岩石中有毒金属元素溶解→河川或湖泊→鱼类大量死亡; 水生植物和酸化水灌溉农作物,累积有毒金属,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