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常识防踩踏安全知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预防和避免踩踏事故 安全标识 上下楼梯的指示语 珍爱自己的生命 同志们:大家好! 我给大家汇报一下有关地震科学的基础知识与预测预报。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由外向里分别为地幔和地核。他们的分层结构就象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地核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认识从神话中走出。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认为地震是由于风被封闭在地壳内,结果使地壳分成小块不停地运动,即风使大地震动而引起地震。随之出现了卢克莱修的风成说,即来自外界或大地本身的风和空气的某种巨大力量,突然进入大地的空虚处,在这巨大的空洞中,先是呻吟骚动并掀起旋风,继而将由此产生的力量喷出外界,与此同时,大地出现深的裂缝,形成巨大的龟裂,这便是地震。再有亚里士多德提出,地震是由突然出现的地下风和地下灼热的易燃物体造成。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 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叫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 人类在揭开地震之谜的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想象,产生种种神话与传说。 大约在12世纪,日本古历书上有所谓“地震虫”的描述。1710年,日本有书谈及鲶鱼与地震的关系时,认为大鲶鱼卧伏在地低下,背覆着日本的国土,当鲶鱼发怒时,就将尾巴和鳍动一动,于是造成了地震。我国古代对地震这一特殊灾害,也有专门描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地低下有一条大鳖鱼,驮着大地,时间久了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鳖鱼翻身就是地震了。古代的中国人抽象一些,他们认为地震的发生是由于“阴”和“阳”的“关系失调”造成的,因此可以叫做“阴阳模型”。但是这些故事并不是好的故事,因为它与实际符合得并不好,我们至今还没有看到力量有这样大的鲶鱼。“阴”和“阳”的想法比起鲶鱼显然要高明得多,但同样是无法验证的。 1906 12 23 0221 4330 8500 77 沙湾西南 1931 08 11 051843 4706 8948 80 富蕴东南 1949 02 24 000811 4200 8400 72 轮台西 2001 11 14 1726138 3631 9049 81 新疆与青海交界 1906 12 23 0221 4330 8500 77 沙湾西南 1931 08 11 051843 4706 8948 80 富蕴东南 1949 02 24 000811 4200 8400 72 轮台西 2001 11 14 1726138 3631 9049 81 新疆与青海交界 1906 12 23 0221 4330 8500 77 沙湾西南 1931 08 11 051843 4706 8948 80 富蕴东南 1949 02 24 000811 4200 8400 72 轮台西 2001 11 14 1726138 3631 9049 81 新疆与青海交界 咱们中国二亿五千万年后漂到了赤道附近。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 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做出防备。 纵波的速度:地壳 6 km/s 地幔 8 km/s 地核1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