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ppt

发布:2017-06-09约4.88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 经 选 读 (五年制) 绪 论 第一单元 《内经》的成书和沿革 学习要求 《内经》是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学总集,汇编于西汉中后期 《黄帝内经》之名,史籍上首见于《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是班固据《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而成,而《七略》是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校书时撰写的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其中,分工校方技类书籍的是朝廷侍医李柱国。史载其校刊医书的时间是在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就是说,西汉末成帝年间,《黄帝内经》18卷本已成编问世,并经李柱国校刊整理,由刘歆著录于《七略》之中。故李柱国校医书的时间(公元前26年)可定为《内经》汇编成书的下限。 总之,《内经》一书,其材料来源久远,其撰述者众多,汇总成编为一书的时间约在《史记》之后《七略》之前的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 (一)《黄帝内经》书名含义 黄帝:崇古假托,汉代时尚。 内:“内”“外”相对而言,区别已难测知。 经:示人以规范的重要典籍。 二、《内经》的流传 西汉:据《汉书·艺文志》,《黄帝内经》曾以18卷本传世 东汉:张机著《伤寒杂病论》,参考了古医书《素问》、《九卷》, 提到的名医黄帝、岐伯、雷公见于《素问》,黄帝、岐伯、 伯高、雷公、少俞、少师均见于《灵枢》。这间接表明《素 问》、《九卷》与《黄帝内经》有密切联系。魏晋时皇甫谧 的说法表明二者即《黄帝内经》。 魏晋:《脉经》引用的《九卷》中的文字见于今之《灵枢》。皇甫 谧《甲乙经序》称“《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 八卷,即《内经》也”,引用今本《灵枢》之文时多称“九 卷”,表明《针经》即前之《九卷》,即后世之《灵枢》。 唐代:王冰整理、注释《素问》,补入“运气七篇”,名之曰《黄 帝内经素问》,《灵枢》之名始见。其引《灵枢》之文时, 常《灵枢》、《针经》混称,表明《灵枢》即《针经》。 北宋:高保衡、林亿等校勘王冰本《素问》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 素问》。此即宋以后通行的蓝本。 南宋:史崧据家藏旧本整理而成的《灵枢经》是后世通行的蓝本。 附篇 《内经》的注家与注本 《素问训解》 南朝齐梁间人 全元起 《内经》(《素问》)最早注本。佚 《黄帝内经太素》 唐初 杨上善 最早分类注释《内经》。缺 《黄帝内经素问》 唐 王冰 后人注《素问》的基础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明 马莳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灵枢》注为人称道 《素问吴注》 明 吴崑 明于医理,然擅改经文 《类经》 明 张介宾 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清 张志聪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集体注释,颇得经旨 《黄帝素问直解》 清 高世栻 简捷明白,要言不烦 《读素问钞》 元 滑寿 最早摘要选释《内经》 《内经知要》 明 李中梓 摘要分类选释,入门书 《素问识》 日 丹波元简 《灵枢识》 精选诸家注释,注重考据 《素问绍识》 日 丹波元坚 精选诸家注释,注重考据 * * * * 1.掌握《内经》的成书时代。 2.了解《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的书名含义。 3.了解《内经》的流传情况。 《内经》成书说 古今《内经》成书说大致有三种意见: (1)黄帝时代 (2)先秦秦汉时期 (3)汉代,主要是西汉,有些篇章形成于东汉 一、《内经》的成书年代 魏晋人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皆黄帝岐伯选[遗]事也。” 北宋·高保衡、林亿等坚持认为《内经》为黄帝所作。如:《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称:“昔黄帝……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新校正黄帝针灸甲乙经序》谓:“或曰《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曰: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十二经之血气大数,皮肤包络其外,可剖而视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