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计算机网络-CH5-传输层(V08)讲述.ppt

发布:2016-12-27约1.86万字共9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接收端窗口 rwnd 和拥塞窗口 cwnd (1) 接收端窗口 rwnd 这是接收端根据其目前的接收缓存大小所许诺的最新的窗口值,是来自接收端的流量控制。接收端将此窗口值放在 TCP 报文的首部中的窗口字段,传送给发送端。 (2) 拥塞窗口 cwnd (congestion window) 是发送端根据自己估计的网络拥塞程度而设置的窗口值,是来自发送端的流量控制。 5.4 传输控制协议 TCP 发送窗口的上限值 发送端的发送窗口的上限值应当取为接收端窗口 rwnd 和拥塞窗口 cwnd 这两个变量中较小的一个,即应按以下公式确定: 发送窗口的上限值 ? Min [rwnd, cwnd] 当 rwnd cwnd 时,是接收端的接收能力限制发送窗口的最大值。 当 cwnd rwnd 时,则是网络的拥塞程度限制发送窗口的最大值。 5.4 传输控制协议 TCP 慢开始算法的原理 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将拥塞窗口 cwnd 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 MSS 的数值。 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 MSS (536字节)的数值。 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端的拥塞窗口 cwnd,可以使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加合理。 5.4 传输控制协议 TCP 当 TCP 连接进行初始化时,将拥塞窗口置为 1。图中的窗口单位不使用字节而使用报文段。 慢开始门限的初始值设置为 16 个报文段,即 ssthresh = 16。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0 0 4 8 12 16 20 24 传输次数 拥塞窗口 cwnd 进入拥塞避免 发生超时 指数规律增长 线性规律增长 ssthresh = 16 慢开始 慢开始 拥塞避免 拥塞避免 更新后的 ssthresh = 12 进入拥塞避免 5.4 传输控制协议 TCP 发送端的发送窗口不能超过拥塞窗口 cwnd 和接收端窗口 rwnd 中的最小值。我们假定接收端窗口足够大,因此现在发送窗口的数值等于拥塞窗口的数值。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0 0 4 8 12 16 20 24 传输次数 拥塞窗口 cwnd 进入拥塞避免 发生超时 指数规律增长 线性规律增长 ssthresh = 16 慢开始 慢开始 拥塞避免 拥塞避免 更新后的 ssthresh = 12 进入拥塞避免 5.4 传输控制协议 TCP 在执行慢开始算法时,拥塞窗口 cwnd 的初始值为 1,发送第一个报文段 M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0 0 4 8 12 16 20 24 传输次数 拥塞窗口 cwnd 进入拥塞避免 发生超时 指数规律增长 线性规律增长 ssthresh = 16 慢开始 慢开始 拥塞避免 拥塞避免 更新后的 ssthresh = 12 进入拥塞避免 5.4 传输控制协议 TCP 发送端收到 ACK1 (确认 M0,期望收到 M1)后,将 cwnd 从 1 增大到 2,于是发送端可以接着发送 M1 和 M2 两个报文段。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0 0 8 12 16 20 24 传输次数 拥塞窗口 cwnd 进入拥塞避免 发生超时 指数规律增长 线性规律增长 ssthresh = 16 慢开始 慢开始 拥塞避免 拥塞避免 更新后的 ssthresh = 12 进入拥塞避免 4 5.4 传输控制协议 TCP 接收端发回 ACK2和 ACK3。发送端每收到一个对新报文段的确认 ACK,就把发送端的拥塞窗口加 1。现在发送端的 cwnd 从 2 增大到 4,并可发送 M3 ~ M6共 4个报文段。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0 0 4 8 12 16 20 24 传输次数 拥塞窗口 cwnd 进入拥塞避免 发生超时 指数规律增长 线性规律增长 ssthresh = 16 慢开始 慢开始 拥塞避免 拥塞避免 更新后的 ssthresh = 12 进入拥塞避免 5.4 传输控制协议 TCP 发送端每收到一个对新报文段的确认 ACK,就把发送端的拥塞窗口加 1,因此拥塞窗口 cwnd 随着传输次数按指数规律增长。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0 0 4 8 12 16 20 24 传输次数 拥塞窗口 cwnd 进入拥塞避免 发生超时 指数规律增长 线性规律增长 ssthresh = 16 慢开始 慢开始 拥塞避免 拥塞避免 更新后的 ssthresh = 12 进入拥塞避免 5.4 传输控制协议 T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