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55临床分析.doc

发布:2018-01-28约3.2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55临床分析 赵旭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医院??024000)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作用,方法 从2010年5月~2014年1月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55例,其中鹿角形结石5例,单发肾盂、肾盏结石17例,双肾结石1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或合并肾结石22例。术前有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史的患者15例,有同侧开放手术史的患者4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查B 超、腹部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B超显示肾轻度积水23例,中度积水14例,重度积水7例,无肾积水11例。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高效,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一种较好方法,有望逐步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尿路结石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010-02   我院于2010年5月~2014年1月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5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共55例,男26例,女29例;年龄17~69岁,平均43岁。其中鹿角形结石5例,单发肾盂、肾盏结石17例,双肾结石1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或合并肾结石22例。术前有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史的患者15例,有同侧开放手术史的患者4例。   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先取截石位,经膀胱镜下术侧输尿管逆行插管,插入F6输尿管导管,尿道置入18F双腔气囊导尿管接引流袋,将输尿管导管丝线结扎固定于导尿管上。改俯卧位,腹部用软枕适当垫高,便于固定患肾利于穿刺。B超确定结石的位置、大小、数目、肾积水的情况,肾皮质厚度以及肾周围器官关系,在11肋间或12肋缘下腋后线至肩胛下角线区域选择目标肾盏,18G穿刺针在B超监视下穿刺进入目标肾盏,尽可能通过肾盏穹窿部中央,有尿液流出证实穿刺成功,置入斑马导丝,退出针鞘,使用F8~F20筋膜扩张器顺导丝沿同一方向逐级扩张至18F或20F,置入相应大小Peel-away鞘,建立皮肾通道,用李逊肾镜检查通道建成与否,结石所在位置、大小、数目、积水情况、有否感染、有否肿物、出血轻重情况等,通道建立后采用气压弹道碎石处理结石,巨大结石采用蚕食法从结石边缘开始碎石,尽量击碎结石到3 mm以下,利用灌注泵的水压和逆行注水将击碎的结石冲出,清除结石后拔出输尿管导管,顺行置入双J管做输尿管引流,退镜,穿刺通道内置18F尿管做肾造瘘。如结石一次不能取净或术中出血,影响视野,在疏通肾盂后结束手术。7天左右再行Ⅱ期取石   2? 结果   55例中有42例均行Ⅰ期取石;8例行Ⅱ期取石;5例行Ⅲ期取石,其中单通道取石34例,双通道取石16例,三通道取石5例,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7天,4例术后出现尿外渗,经调整肾造瘘管位置及外支架管后治愈,其余随访未发现并发症。   3 讨论   经皮肾镜技术已经是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则是最常用的经皮肾镜技术,也是肾结石的理想治疗方法,在治疗上尿路结石方面,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模式,只有需要同时进行解剖重建的结石患者才考虑腹腔镜手术或者开放手术。但是,PCNL又是一种高风险的微创手术,随着PCNL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各种严重的并发症也经常发生,尤其对于初学者,如何顺利开展PCNL,熟练掌握技巧,而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是一个很严肃的课题,术前准备充分及检查齐全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手术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①术前应详细阅读KUB、IVP片,了解结石的位置以及各肾盏的角度,精心设计穿刺目标盏,避免直接穿刺肾盂,尽量应用单通道取石,减少肾单位的破坏,因含石盏角度过大难于进入时再考虑双通道取石。理想的工作通道应当是:与肾脏距离最短,尽可能地达到各组肾盏,最大限度地处理结石[3]。②尿外渗也是经皮肾镜取石术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多为尿液经穿刺扩张的肾通道外渗至肾周,也可因术中Peel-away塑料鞘脱出,冲洗液直接冲至肾周,我们采用F18或F20通道,因操作通道口径增加,灌洗液进出通畅, 明显降低了肾盂内压力,同时手术时间也得到缩短,可显著减少尿外渗的发生。③弹道碎石过程中应轻柔、准确,避免副损伤,将结石碎成碎石杆头2~3倍即可,通过高压脉冲灌注配合快速输尿管导管注水,可高效率将结石冲出体外。用Peel-away鞘推入肾盏顶住结石进行碎石可防止碎石漂至其他盏内而造成结石残留。④术后肾造瘘应尽量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