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课件(2011.9)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科 技 信 息 检 索郭海明手机办公电话:8785312QQ:278338959 一、本课程教学意义: 1.培养大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 2.促进专业学习和提高 二、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概念、原理、方法 2.手工检索方法:图书、期刊、工具书等印刷型文献 3.计算机检索方法:中外文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搜索引擎、开放存取资源 4.检索实践 三、学习方式与要求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遵守学习安排,重视检索实验环节,不得无故缺课。 3.考试形式:开卷考试、信息检索报告(论文)。 第一节、信息、知识与情报 1.信息: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信息是用文字、数据或信号等形式通过一定的传递和处理来表现各种相互联系客观事物在运动变化中所具有特征内容的总称。 (1).信息的属性 普遍性、社会性、依附性、组织性、无限性、相对性、服务性、可识别性、可处理性、可传递性、可度量性、时效性、共享性、相对性。 (2).信息的功能 1).可以深化人们对世界的科学认识,有助于揭示客观世界。 2).可以消除人们认识上的某种不确定性。 3).可以不断地向人们提供知识与情报。 2.知识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总结。 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成果和结晶。 知识的属性:意识性、信息性、实践性、规律性 、积累性、创新性、学习性 知识的4w类型: 1.知道是什么(Know what):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 2.知道为什么(Know why):关于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 3.知道怎么做(Know how):关于技能或能力方面的知识。 4.知道归属谁 (Know who):关于产权归属的知识。 3.情报:是激活了的活化的知识。 情报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信息需求,在搜集、整理、加工、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得到的信 息产品。 情报的特点:针对性、竞争性、保密性、期限性。 4.信息、知识、情报的逻辑关系 第二节 文献与科技文献 1.文献 (1).定义:文献是记录知识、信息、情报的一切载体。 (2).要素构成: 知识内容+记录方式+物质载体 (3).文献的类型: 1).按文献载体的物理类型划分为: 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电子型 印刷型文献 以纸张为载体,采用印刷术把文字或图像记录存储在纸张上而形成。 优点:便于阅读和流通。 缺点:信息密度低,占据空间大。 缩微型文献 以感光材料为载体,采用光学缩微技术将文字或图像记录存储在感光材料上而形成。通常分为平片和胶卷两类。 优点:信息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 缺点:须借助缩微阅读机才能阅读。 声像型文献 以磁性和光学材料为载体,采用磁录技术和光录技术将声音和图像记录存储在磁性或光学材料上而形成。有录音带、录像带、唱片、电影胶卷、幻灯片等。 优点:存储密度高,直观,表达力强,易被接受和理解。 缺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设备才能阅读。 电子型文献 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贮并通过计算机和其它外部设备再现的一种信息资源。 优点:具有存储密度高,读取速度快,易于网络化,远距离传输等特点,使人类知识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 缺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设备才能阅读。 2).按文献生产加工层次划分为: 零次文献(非公开性) 一次文献(原始性) 二次文献(检索性) 三次文献(参考性) 高次文献(创新性) 零次文献 未公开的实验记录、会议记录、论文草稿、内部档案和设计草稿等。特点:内容新颖、不成熟、不定型。不公开交流,所以难以获得。 一次文献 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研制成果为依据,已公开发行进入社会使用的专著、学术论文、专利说明书、科技报告等。有新观点、新发明、新技术、新成果,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可直接借鉴和参考使用,是人们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 二次文献信息资源 指对一次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加工的产品。即,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将大量的、分散的、无序的一次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