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10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在县卫生局建立视频会议主会场,各医疗卫生单位分别设立分会场,通过网络把主会场和分会场连接起来,达到远程会议、远程培训等功能,并与市卫生局、县信息办视频会议系统连接。
(3)、县级医疗卫生管理平台与成都市级卫生管理平台和县级各相关部门连接,实现信息互通。
(4)、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5)、将所有标准化村卫生站接入系统管理平台。
(6)、在新津县医院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电子病历系统(CPR)、实验室检查系统(LIS)、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等模块。
6、在《新津卫生信息网》、社区触摸屏上开通个人健康信息查询功能,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功能等。
2、阶段成效:
(1)、县卫生局及卫生单位实现对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远程监控、远程指挥等,提高卫生行业的应急处理能力;
(2)、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3)、实现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县级相关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互通。
(4)、医院通过对数字化信息的采集、传递、存储等,实现无纸、无胶片的数字化信息传送,并可实现全县各医疗单位之间检验、影像等数据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检查,惠及人民群众。
(5)、居民使用健康卡。
(6)、实现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全覆盖。
3、实施时间
2009年4月-2010年12月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新津县卫生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负责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审定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督促卫生信息化工作开展,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
(二)、经费保障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间断投入的系统工程,项目建设经费由县财政投入和卫生系统自筹向上争取多渠道解决。各单位要将业务收入的1—3%作为信息化经费列入支出预算,由卫生局统筹安排,确保我县卫生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保障
实施卫生信息化是对医疗卫生管理模式的革新,随着卫生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和功能不断完善,必然改变现有服务模式和管理体制,卫生局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予以支持,并将卫生信息化工作列入全县的专项目标进行管理,确保卫生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目标顺利完成。
(四)制度保障
卫生局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技术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和完善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密等有关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