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doc

发布:2017-01-03约3.9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 程 设 计 课程设计题目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学 生 姓 名 : 学 号: 专 业: 2014年 6 月 29日 实验1 基于ICMP的MTU测量方法 实验目的 掌握ICMP协议 掌握PING程序基本原理 掌握socket编程技术 掌握MTU测量算法 实验任务 编写一个基于ICMP协议测量网络MTU的程序,程序需要完成的功能: 1)使用目标IP地址或域名作为参数,测量本机到目标主机经过网络的MTU; 2)输出到目标主机经过网络的MTU。 实验环境 1)Linux系统; 2)gcc编译工具,gdb调试工具。 实验步骤 首先仔细研读ping.c例程,熟悉linux下socket原始套接字编程模式,为实验做好准备; 生成最大数据量的IP数据报(64K),数据部分为ICMP格式,ICMP报文为回送请求报文,IP首部DF位置为1;由发送线程发送; 如果收到报文为目标不可达报文,减少数据长度,再次发送,直到收到回送应答报文。至此,MTU测量完毕。 ICMP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用于传输出错报告控制信息。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议,它对于网络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主要用于在主机与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信息,包括报告错误、交换受限控制和状态信息等。当遇到IP数据无法访问目标、IP路由器无法按当前的传输速率转发数据包等情况时,会自动发送ICMP消息。ICMP报文在IP帧结构的首部协议类型字段(Protocol 8bit)的值=1. ICMP原理 ICMP提供一致易懂的出错报告信息。发送的出错报文返回到发送原数据的设备,因为只有发送设备才是出错报文的逻辑接受者。发送设备随后可根据ICMP报文确定发生错误的类型,并确定如何才能更好地重发失败的数据包。但是ICMP唯一的功能是报告问题而不是纠正错误,纠正错误的任务由发送方完成。 我们在网络中经常会使用到ICMP协议,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用于检查网络通不通的Ping命令(Linux和Windows中均有),这个“Ping”的过程实际上就是ICMP协议工作的过程。还有其他的网络命令如跟踪路由的Tracert命令也是基于ICMP协议的。 ICMP(Internet?Control?Message,网际控制报文协议)是为网关和目标主机而提供的一种差错控制机制,使它们在遇到差错时能把错误报告给报文源发方.是IP层的一个协议。但是由于差错报告在发送给报文源发方时可能也要经过若干子网,因此牵涉到路由选择等问题,所以ICMP报文需通过IP协议来发送。ICMP数据报的数据发送前需要两级封装:首先添加ICMP报头形成ICMP报文,再添加IP报头形成IP数据报 通信术语 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是指一种通信协议的某一层上面所能通过的最大数据包大小(以字节为单位)。最大传输单元这个参数通常与通信接口有关(网络接口卡、串口等)。 实验2 基于UDP的traceroute程序 实验目的 掌握UDP协议 掌握UDP客户机/服务器编程模式 掌握socket编程技术 掌握traceroute算法 实验任务 1. 熟悉程序udp-client.c和udp-server.c,使用网络嗅探器(如wireshark)分析UDP通讯数据报格式; 2. 编写一个基于UDP协议的网络路径记录程序程序,程序需要完成的功能: 1)使用目标IP地址或域名作为参数,测量本机到目标主机经过的路由器IP地址; 2)输出到目标主机经过网络路由器IP地址。 实验环境 1)Linux系统; 2)gcc编译工具,gdb调试工具。 实验步骤 首先分别编译程序udp-client.c和udp-server.c,编译命令如下: gcc udp-client.c –o udp-client gcc udp-server.c –o udp-server 启动网络嗅探程序:wireshark。 打开两个终端窗口,进入程序所在目录,分别运行./udp-client和./udp-server,查看wireshark采集到的UDP通讯数据,截图并结合图对UDP协议格式进行说明; 通过socket编程,发送udp数据报,设置目的端口号为不常用的值,TTL值初始为1,逐步增加,接收超时ICMP报文和ICMP不可达报文;如果接收到ICMP超时报文,则记录发送ICMP超时报文的路由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