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序论概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通信原理;第1章 绪论;1.1 引言 ;1837年,Morse 发明电报;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887年,赫兹,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20世纪初,调幅调制方式;
1936年,调频技术FM发展;
1928年,奈奎斯特定理的提出(抽样定理)
1937年,PCM通信的发明
1955年,皮尔斯 卫星通信;
1962年,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TELSTAR
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发展。
;2、通信网概念:
为了完成多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信源与信宿之间的通信过程, 一般需要建立一个网络,这个多用户通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称之为通信网。 ; 通信的发展必须在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科学的标准体系,并得到普遍的遵循和贯彻。;4、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信息端到端的传输系统,主要讨论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性能指标。;1.2 通信系统模型 ;1.信源;2.发送设备;3.信道;4.噪声源;5.接收设备;1.2.2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凡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或取无穷多个值的,且直接与消息相对应的信号,均称为模拟信号,如电话机送出的语音信号、电视摄像机输出的图像信号等。; 凡电信号参量只能取有限个值(离散),并且常常不直接与消息相对应的信号,均称为数字信号,如电报信号、计算机输入/输出信号、PCM信号等。;模拟信号波形 (a) 连续信号; (b) 抽样信号;数字信号波形 (a) 二进制波形;
(b) 2PSK波形;3. 通信系统;1)两种变换
连续消息 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调制信号 频带信号/已调信号;已调信号的基本特征:
携带有信息
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信号的频谱具有带通形式且中心频率远离零频,因而已调信号又称频带信号。;4)实际通信系统中可能还有滤波、放大、天线辐射、控制等过程。;;在某些有线信道中,若传输距离不太远且通信容量不太大时, 数字基带信号无需调制,可以直接传送,称之为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其模型中就不包括调制与解调环节;;1.信源编码与译码;2.信道编码与译码;3.加密与解密;4.数字调制与解调;5.同步与数字复接;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编码后可以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例如:数字电话系统
数字信号也可以在模拟通信系统中传输;例如:
计算机数据可以通过模拟电话线路传输,但这时必须使用调制解调器(Modem)将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正弦调制,以适应模拟信道的传输特性。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区别仅在于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种类。;抗干扰能力强。
差错可控。
易于与各种数字终端接口,用现代计算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加工、变换、存储,从而形成智能网。
易于集成化, 从而使通信设备微型化。
易于加密处理, 且保密强度高。;1.3 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表 1- 1常见的调制方式 ;调 制 方 式 ;表 1 –2 通信波段与常用传输媒质;续表(2); 对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三种。;(2)半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 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和发的工作方式。
使用同一载频的对讲机,收发报机以及问询、检索、科学计算等数据通信。;(3)全双工通信, 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一般情况全双工通信的信道必须是双向信道。;单工、 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方式示意图 ;2、按数字信号排列顺序分;串行传输是数字序列以串行方式一个接一个地在一条信道上传输。
通常,一般的远距离数字通信都采用这种传输方式。 ;并行和串行通信方式示意图
;1.4 信息及其度量;(2)信息量:传输信息的多少;(1) 信息量是概率的函数, 即:I = f[P(x)]
(2) P(x)越小,I越大;反之,I越小,且:
P(x)→1时,I→0;P(x)→0时,I→∞
(3) 若干个互相独立事件构成的消息, 所含信息量等于各独立事件信息量之和,也就是说,信息具有相加性, 即:
I[P(x1)P(x2)…]=I[P(x1)]+I[P(x2)]+…;信息量的单位;例 1-1: 设二进制离散信源, 以相等的概率发送
数字0或1,则信源每个输出的信息含量为:;M=4时的信息量为 比特;M=8时的信息量为 比特。;b.非等概情况;一个x1所包含的信息量:;该信源发出N个符号总的信息量:;问题:概率如何分布时,信源的熵最大。;1.5 主要性能指标;1.在模拟通信系统中;误差的形成:;2.在数字通信系统中;(1)传输速率;② 信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