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doc

发布:2020-02-27约8.9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 正常生理性原因   1.酗酒原因导致的谷氨酰转肽酶偏高,慢性酒精中毒约偏高20%~400%。   2.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导致的人体超负荷原因,导致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偏高现象。 病理性原因   一般医学决定性水平是:[1]谷氨酰转肽酶25U/L,可同时除外病理学和生物学变异;谷氨酰转肽酶偏高50-200U/L,应查核包括药理原因在内的生物学变异;谷氨酰转肽酶偏高200U/L,通常为肝胆疾病。   1、当患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坏死区邻近的肝细胞仙酶合成亢进,从而引起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这个因素也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不容忽视的。   2、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谷氨酰转肽酶常常高于正常1-2倍,如果长期升高,可能有肝坏死倾向。   3、肝内或肝外胆管梗阻时,由于谷氨酰转肽酶排泄受阻,随胆汁返流入血,也会出现谷氨酰转肽酶偏高。   4、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谷氨酰转肽酶几乎都上升,成为酒精性肝病的重要特征。   5、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病人中,谷氨酰转肽酶多数呈中度或高度增加,可大于正常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6、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也会出现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现象。   7 、脂肪肝病人也会出现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但一般营养性脂肪肝时,血清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多数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2]。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是什么吗?   一、[3]谷氨酰转肽酶偏高可由原发性肝癌,腺癌等引起,特别是在恶性肿瘤发生率高达90%;   二、谷氨酰转肽酶偏高常见于肝病,如: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等,也可见于胆脏疾病;   三、谷氨酰转肽酶偏高也会因为长期嗜酒,或者长期服药造成,避孕药也可引起r-谷氨酰转肽酶偏高。   四、谷氨酰转肽酶偏高也可能是因为人们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而导致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最终引起谷氨酰转肽酶的偏高。 吃什么药降低谷氨酰转肽酶   丙谷氨酰转肽酶高在临床检查中比较多见,引起谷氨酰转肽酶高的原因有很多,在这些原因中有些是非病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对于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谷氨酰转肽酶高[4],一般不需要用药;而部分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谷氨酰转肽酶 高可以降酶治疗。   降酶药物   1、益肝灵   有降酶,改善肝脏代谢,稳定肝细胞功能。降酶有效率为67。2%,还可增进食欲,减轻乏力、浮肿。用量每日3次,每次4丸。国内还有复方益肝灵,疗效优于前者,每日3,每次3-4片。   2、五味子与联苯双酯   五味子及联苯双酯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降酶作用强而快。连服2-3周90%的谷丙转氨可下降,80%恢复正常,但停药半月-3月可再度上升。目前多用联苯双酯片剂或滴丸,后者容易吸收,而且可以减   少剂量。成人用片剂每次1-2片,每日3次,滴丸6-10粒。每日3次,如谷氨酰转肽酶恢复正常,可减量继续服3-6个月以防反跳。该药副作用较少,偶见恶心、上腹不适、失眠。   3、垂盆草制剂   为天然植物含垂盆草甙,有清热、利湿、解毒功效,降酶作用类似五味子,但停药过早也易反跳。现在药店上市有冲剂和片剂。冲剂每次10克,每日2-3次,片剂每次3-4片,每日3次,一般3个月一个   疗程,不宜过早停药。谷氨酰转肽酶恢复正常后缓慢减量直至停服。   4、五灵丸   用柴胡、灵芝、丹参与五味子制成丸剂,疏肝益脾活血,有较明显降酶作用,可消除腹胀、乏力。每日3次,每次5克(1小瓶),用药半个月左右谷氨酰转肽酶可以下降,不过少数人在谷氨酰转肽酶下降时,谷草转氨酶有所上升,但继续治疗过程中,两者能恢复正常,疗程1-3个月,有效后应逐渐缓慢减量以免反跳。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后果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后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会引起血清中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这也是较为常见的因素,需要引起注意。   2,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脂肪肝、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炎患者体内谷氨酰转肽酶多数呈现中度或高度增加。   3,肝内或肝外胆管梗阻时,由于谷氨酰转肽酶排泄受阻,随胆汁返流入血,也会出现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现象。   由于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常意味着是肝脏炎症加剧症状,肝脏遭受着持续不断的损伤,酒精肝或阻塞性黄疸可能会引起肝纤维化导致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引起的可能有生命危险。   如果谷氨酰转肽酶高出了正常值,专家建议患者最好在一周之后去正规医院复查,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 偏高怎么办   出现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情况首先不要慌张,因为可能是生理性原因造成了谷氨酰转肽酶偏高。出现谷氨酰转肽酶的朋友最好在一周之后去正规医院复查,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如果谷氨酰转肽酶仍然高出了正常值,应做进一步检查乙肝五项,乙肝HBV-DNA检查,肝功能检查,B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