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艺术的设计类专业教学管理的模式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科院校艺术的设计类专业教学管理的模式的研究
摘 要 在“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理念下,在体现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特色的要求下,在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中,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共性与差异。通过探讨和分析艺术类专业与工科专业教学管理方面的差异、科学化管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意义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希望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管理水平,优化其教学质量。
关键词 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工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1-0003-02
1 前言
工科类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传统专业,它已经形成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标准。工科类专业在教学上强调的是统一的概念、定律和运算方法,要以严谨的态度传播知识。而艺术设计类专业不同于工科专业,在教学方式上就存在很大差别。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教学上主张创新性,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设计理念。由此可知,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工科专业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师教授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大环境下,协调工科专业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差异性,科学把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的特殊性,有助于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管理水准和教学质量。同时,如何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创新理念来改进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管理,也成为当今艺术设计类专业有待解决的问题。
2 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工科专业的差异性
教学管理在高等院校的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与其他的专业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工科专业在教学上强调概念、定律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等,是以严谨的态度传播知识;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求启发和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由此可知,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的创新能力。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艺术设计类专业要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视角和多层次思考,因此也明确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要求学生突破常规,要有发散式的思维模式。
与工科专业教学相比,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更注重实践性,在教学环节中实践也占据主要位置。除了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往往是理论教?W与实际操作练习相互结合、相互穿插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重点也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以艺术创作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时代的飞速发展,在艺术设计领域也时时涌现新的工艺、新的思路和创作方式,艺术设计类专业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计划内的教学,应加大实验室、工作室的建设,开拓实践教学基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师生应时刻关注艺术的思潮,关注社会艺术文化的发展动向。
3 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意义
教学管理的永恒主题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一所院校来说,构建教学管理模式涉及学院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观念、教学规章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可以说,教学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运行质量监控和教学资源安排调动等整个教学过程管理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学管理,因此,科学化和实效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只有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跟随时代发展,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和我国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因专业属性的原因,艺术设计类专业具有特殊性,艺术设计需要开阔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与理工科专业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由此,在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内,艺术设计类专业很难完全适用学院的总体管理模式,如果简单沿用工科教学管理方法,势必会束缚专业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在工科院校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把握共性和专业个性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形成一套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科学化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管理,结合自身特点,稳定教学管理秩序,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又要科学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因此,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都应具有独特性。
在“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方针指引下,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应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以个性化的视角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充分遵照艺术特色和发展规律的同时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在轻松自由的环境统一意志,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下监控教学质量过程,积极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科学、严肃、活泼、宽松的艺术氛围,发展人的个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