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合模板的技术标准与进场验收规范.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格式-----可编辑-------
---
胶合板模板的技术指标与进场验收
建筑工程中砼用 木胶合板模板 ,参考标准是国标 《混凝土模板 用 胶 合 板 》 GB/T17656-2008 、《 人 造 板 的 尺 寸 测 定 》
GB/T19367-2009 。
一、 种类:
木胶合板模板一般有三种
1、 未经表面处理的胶合板模板(简称素板) ;
2、 经过树脂饰面处理的胶合板模板(简称涂胶板) ;
3、 经过浸渍胶膜纸贴面处理的胶合板模板 (简称覆膜板)
二、 要求:
1、
尺寸和公差要求:
1)、胶合板模板的规格尺寸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规格尺寸( mm)
表 1
幅面尺寸
模数制
非模数制
厚度
宽度
长度
宽度
长度
915
1830
≥12~< 15
900
1800
1220
1830
≥15~< 18
1000
2000
915
2135
≥18~< 21
1200
2400
1220
2440
≥21~< 24
1250
2600
1
注: 1、其他规格尺寸由供需双方协议;
2 、 本 章 提 到 的 模 数 是 指 建 筑 模 数 ( construction
module ) ,建筑设计中,统一选定的协调建筑尺度的增
值单位,用 M 表示,即 1M=100mm
2)、对于模数制的模板,其长度和宽度公差为 0—3mm,对
于非模数制的模板,其长度和宽度公差为± 2mm。
模板的长与宽的测量方法
长、宽检测方法:用钢卷尺在距板边 100mm处分别测量每张板长、宽各 2 点,取平均值,平均值与公称尺寸的差值即为公差(见下图 1)。
3)、 模 板
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厚度公差 (mm) 表 2
公称厚度 平均厚度与公称厚 每张板内厚度最大
2
度间允许偏差
允许差
≥12~< 15
±0.5
0.8
≥15~< 18
±0.6
1.0
≥18~< 21
±0.7
1.2
≥21~< 24
±0.8
1.4
厚度检测方法:用测微仪(或游标卡尺)在距板边 24mm和
50mm之间测量胶合板模板的厚度,测点位于每个角及每个边的
中间,既长短边分别测 3 点、 1 点,取 8 点平均值;平均值与
公称厚度之差为偏差(见上图 1)。
4)、胶合板模板对角线长度允许偏差及翘曲度限值见表
3 及
4
胶合板模板两对角线长度允许偏差 (㎜ ) 表 3
胶合板公称长度
两对角线长度之差
≤1220
3
>1220~≤ 1830
4
>1830~≤ 2135
5
>2135
6
胶合板模板翘曲度限值
表 4
厚度
等 级
A 等板 B 等板
3
12 ㎜以上 不得超过 0.5% 不得超过 1%
注:翘曲度以胶合板模板对角线最大弦高与对角线长度之比来表
示。
①对角线差检测方法:用钢卷尺测量两对角线之差。②翘曲度检测方法: 用钢直尺量对角线长度, 并用楔形塞尺
(或钢卷尺) 量钢直尺与板面间最大弦高, 后者与前者的比值为
翘曲度;对角线长度允许偏差及翘曲度限值见表 3 及表 4。
5)、板的垂直度不得超过 0.8mm/m。
把直角尺的一个边靠着胶合板模板的一个边, 测量其垂直度(见附图 2),在距板角( 1000±1)mm处,通过测量直角尺另一臂与板边间的间距(见附图 2)。
6)、板的四边边缘垂直度不得超过 1.0mm/m。
把直尺对着一个板的边 (或在板的两角放置金属线且拉直) ,然后测量直尺(或拉直金属线)与板边之间的最大偏差。
4
2、板的结构要求
1)、相邻两层单板的木纹应相互垂直, 中心层两侧对称层的
单板应为同一树种或物理力学性能相似的树种和同一厚度。
2)、应考虑成品结构的均匀性, 组坯时表板和与表板纤维方
向相同的各层单板厚度总和应不小于板坯厚度的 40%,不大于
60%。板的层数应不小于 7 层。表板厚度应不小于 1.2mm,覆膜
板表板厚度应不小于 0.8mm。
3)、同一层表板应为同一树种。
4)、板中不得留有影响使用的夹杂物。拼逢用的无孔胶纸
带不得用于胶合板内部。如用其拼接或修补面板,除不修饰外,
应除去胶纸带,并不留有明显胶纸痕。
3、树种要求
胶合板模板用材的树种为:马尾松、云南松、落叶松、辐射
松、杨木、桦木、荷木、枫香、拟赤杨、柳安、奥克榄、克隆、
阿必东等。
4、 胶粘剂要求
1)、胶合板模板的胶粘剂应采用酚醛树脂或性能相当的树脂。
2)、树脂饰面处理的应采用酚醛树脂或性能相当的树脂。
3)、覆膜用的树脂应采用酚醛树脂或性能相当的树脂。
注:酚醛树脂是由苯酚和甲醛在催化剂条件下缩聚、经中和、水
洗而制成的树脂。
5、等级与允许缺陷
5
1)、一般通过目测成品板上允许缺陷来判定其等级。等级取
决于允许的材质缺陷、加工缺陷以及对拼接的要求。
2)、胶合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