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式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doc

发布:2017-09-02约1.8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式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摘 要:本文在总结中式园林境概念、形成的基础上,阐释了几种典型的中式园林意境创造手法;最后探讨了中式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式园林意境;园林景观设计;现代城市 1 中式园林意境概述 1.1 关于园林意境 我国园林的发展可以说是与文化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主要是通过诗歌、绘画和书法等艺术形式来达到园林的深远意境,实现情与景的统一,意与象的统一,进而形成意境。因此,我国园林自古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美称。园林意境的发展,源于我国传统文艺思潮方向的转变即开始崇尚自然。 1.2 我国传统文化对园林意境的影响 1.2.1 儒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形成导致了我国人的艺术心境转向与自然的融合,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我国的园林设计开始把建筑、山水、植物等有意识的融为一体,基本上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模仿自然美景,然后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提炼,实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创造出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尽乎“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1.2.2 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道教最初发展以老子的“道”为最高范畴,经庄子的继承发展形成了“道法自然”即“无为”思想;认为最自然的才是最美的,原因就在于它充分的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我国古典园林开始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再到对潜于自然之中“道”与“理”的探求,形成了以自然仙境为造园题材的园林。 1.2.3 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禅宗美学兴起于中唐时期,禅宗思想的引入,成功的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了“意境”。 2 几种中式园林意境创造手法 2.1 一池三岛,海岛仙山 一池三岛的布置,可以使平淡空旷的水面发生变化,丰富水体空间和景观的层次,立于岛岸,面对碧波汪洋,可以产生离尘去俗的感觉;这种蓬岛仙山式的布局一直受到造园者的喜爱。 2.2 名山胜景,自然风光 采用移天缩地、兼容并蓄的方式,把名山胜景、自然风光纳于一园之中,以清康熙、乾隆两朝所建的大规模宫苑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圆明园。但摹仿不是抄袭,而是取各景所长。 2.3 文化典故,神话传说 园林意境取材于文化典故和神话传说,也较为常见。杭州西湖的花港观鱼、无锡寄畅园的知鱼槛、上海豫园的鱼乐榭、北京颐和园的知鱼桥、鱼藻轩等均取自文化典故;取材神话传说的如牛郎织女。 2.4 比德思想,人化景物。 2.5 优秀诗文,诗情画意。 3 中式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3.1 与城市建设协调统一 在城市快节奏生活与文化消费影响下,市民对园林的审美,要求简洁、容易识别但影响深刻。这就要求传统中式园林要体现城市的现代感,体现民众的时代化审美要求。 3.2 注重场所感与归属感 传统园林意境、场所感和归属感三者是紧密联系的。传统园林体现了主人的心理意境,与环境产生共鸣。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居民心理,尽量满足其归属感和场所感,使带有园林景观的城市真正成为居民心中想要的生活场所,成为居民的心灵栖息地。 3.3 体现生态设计理念 传统园林意境中的“自然”情结,即是今天所说的生态设计理念。我国源于农耕社会,对自然有着崇拜及浓厚的感恩色彩,深深的积淀于民族文化结构中。 3.4 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园林的长期发展,成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思想观念的综合表象,成社会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映射。中国传统园林中“诗情画意”就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体现。因此,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也要与现代城市文化结合起来,包含与承载现代社会文明气息;通过特定的空间序列表达城市的文化特色。 4 结语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也应该延续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神韵,这有助于我们设计出既具有古典意境美,又符合现代品位的优秀园林景观。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的模仿上,要更多的从传统、地域、民族与文化等深层结构来认识、建构新的园林景观和园林环境,推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华青,马良,吉文丽.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5) 2 宋瑛.江南造园之意境——浅析杭州郭庄的古典造园手法[J].浙江建筑,2011(12) 3 陈羽.江南私家园林景观意境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8(5) (责任编辑 荷初)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