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东夫人医局活化项目文物影响评估.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件A
何東夫人醫局活化項目
文物影響評估
背景
在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中,發展局局長在2015 年原
則上批准嗇色園何東夫人醫局生態研習中心有限公司將位於古洞路 38 號
的何東夫人醫局活化成為 「何東夫人醫局 ‧生態研習中心」的建議書(位
置圖載於圖一)。
2. 何東夫人醫局是一個由主樓和平房所組成的建築群 ,兩棟建築物
均樓高一層,由有蓋行人道連接。醫局建於 1933 年,原為產科中心,後亦
曾用作提供醫療服務與舉辦健康教育活動的診療所,直至2005 年為止。這
兩棟帶有「藝術與工藝」元素、屬於中式折衷主義風格的建築自2005 年開
始一直空置,古物諮詢委員會在2009 年把何東夫人醫局主樓及平房評定為
二級歷史建築。何東夫人醫局將被保育並活化,提供文物詮釋區、生態探
索區、遊客資訊中心以及戶外的農業縮影區等設施和服務 (用地概觀照片
載於圖二)。
3. 文化價值聲明
一) 歷史價值
(i) 何東夫人醫局於1932 年開始興建,1933 年落成,並於 1934
年正式開始營業。醫局以何東爵士(Sir Robert Ho Tung )的
原配夫人麥秀英(Mak Sau-ying )命名。正因如此,醫局門
口上方的石匾鑲有 「何東麥夫人醫局」的字樣 ;及
(ii) 何東夫人醫局是新界區最早期的鄉郊診療所之一,為區內
居民提供服務。在1934 至1973 年間主要用作產科中心和印
度籍軍人療養所。1948 年,醫局入口大堂內增闢了一間專
為駐守新界區的警務人員而設的病房。該址亦曾用作普通
科門診診療所,提供醫療服務與舉辦健康教育活動,直至
2005 年為止。
2 附件A
二) 建築特色
(i) 何東夫人醫局是由兩棟樓高一層的建築組成,建築風格多
元化,將西方的 「藝術與工藝」特色元素與中式斜屋頂如
雙筒雙瓦歇山頂、末端上翹的屋脊等本地元素結合。這樣
的風格可以被稱為帶有 「藝術與工藝」特色元素的中式折
衷主義風格建築。「藝術與工藝」特色元素包括了以抹灰油
漆的牆壁及底部基座 、「村舍平房」風格的門窗、漆上紅色
及白色磚線的缸磚窗台板和煙囪帶狀裝飾和設於外墻連接
雨水槽的鵝頸形雨水管 。兩棟建築的設計兩邊對稱 ,主樓
背面建有U 型柱廊式外廊,平房中間有一天井 ;及
(ii) 帶有 「藝術與工藝」特色元素的中式折衷主義風格建築在
香港較為罕見 。這些建築不僅富有歷史價值,而且含有文
物建築價值。醫局建築群被完好保留至今,沒有大範圍改
動 ,具備一定原真性 。
三) 社會價值
(i) 何東夫人醫局原為政府醫局主要用作產科中心和印度籍軍
人的療養所,也曾提供專為駐守新界區警務人員而設的病
房。醫局亦曾作為普通科門診診療所,從屬於石湖墟賽馬
會診所,提供醫療服務和舉辦健康教育活動。多年來,何
東夫人醫局為金錢村、古洞和河上鄉等鄰近地區的居民提
供醫療服務,不少年老病人多年來一直使用該診療所的服
務,部分更在該處出生 ;及
(ii) 除了何東夫人醫局之外,現已拆毀的東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