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最新进展.doc

发布:2018-01-28约6.7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最新进展 黄海波 杨诚 赵雪春 潘润德 唐海宁 陈强 黄波 刘陈先 韦玉华 周龙川 王宇 黄飞姻 李必浩 (广西脑科医院急诊科 广西柳州 545005)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450-03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患者的高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寻求降低情绪障碍发生率的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与患者年龄、病种、病程、病情、合并基础疾病及预后的关系。结论 得出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的发病特点,对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及能降低情绪障碍发生率的策略,为制定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的策略提供可借鉴的临床资料。 【关键词】糖尿病 脑梗死 情绪障碍 危险因素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1]。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它的急、慢性并发症,尤其是慢性病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为6.4~18.6%。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死亡率、病残率、复发率较高,病情恢复慢[3]。我国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为高,而北方又普遍高于南方。Framingham研究结果45~74岁糖尿病脑梗死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者男性高2.5倍,女性高3.7倍。而且,糖尿病者各年龄段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者[2]。据200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对全国30省市近10年住院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调查,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者高达12.2%。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严重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差,显著增加医疗经费的支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很大的负担[2]。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缺科学治愈方法,仅依赖于患者长期饮食控制或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等措施控制血糖、缓解病情和减缓病情的进展。魏华等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检测血糖,并常担心并发症的发生。这些无疑都对患者构成了极大的心理应激,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反应。反之,焦虑、抑郁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糖尿病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4]。许多糖尿病专家较早地认识到仅靠治疗已不能有效遏制糖尿病,并开始在高危人群中从事糖尿病的预防工作。 杨海晨等研究发现负性情绪会使糖尿病患者处于应激性状态,而使一系列升糖激素升高或使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减弱诱发胰岛素抵抗状态,因而对患者血糖控制极其不利[5]。李勇等研究通过人群随访认为:情绪障碍增加了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还证实了2型糖尿病的临床情绪障碍的发生早于糖尿病的发生[6]。国内正常人群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在15.1%~22.5%之间[7]。而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约占20%~70%[8],大大高于国内普通人群。Goodnick 等[9]对美国20余项进行文献回顾,并对糖尿病病人中抑郁症的发病率进行流行病学评估发现:糖尿病病人抑郁症患病率是美国普通成人人群中重度抑郁障碍患病率的4倍[10]。龙洁等研究脑血管病后的一系列变化,如社会活动减少、家庭关系紧张及生活不能自理等,可使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增加[11]。国外文献报道,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 ression,PSD)发生率多在40%~50%,Pohjavaara 等[12]研究486例55~85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总发生率为40.1%,其中重度抑郁为26.0%,轻度抑郁为14.1%。Kotila等[13]报道,脑卒中后3个月时抑郁发生率为41%~54%,大部分为轻至中度抑郁,重度抑郁只占9%,病程持续1年,脑卒中后12个月时PSD的发生率为42%~56% ,变化不大。 国内外[14,15]多家研究认为PSD的发生与梗死部位有关,认为PSD是卒中后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器质性抑郁。且多发病灶及额叶、基底节病灶与抑郁关系密切,考虑因这些病灶损伤上述生物胺通路导致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含量下降,从而引起PSD。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额叶基底部(无论那一侧)的病变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更为密切[16]。Astrom等证实,卒中后急性期左前额部损伤的重度抑郁发生率是左后部损伤的3倍,是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的10倍。国内学者李修源等的观察表明,焦虑和抑郁性障碍患者病变部位有52.8%在额叶,其他各叶病变为47.2% ,说明额叶病变和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