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山东省德州市平原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回答1~2题。
1.水资源总量最少、经济总量最的区域是
A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 北方区和西南区 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 西北区和南方区
3.该地在阶段I“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有
①稠密的水系 ②黏重的土壤 ③湿热的气候 ④起伏较大的地形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4.从阶段Ⅱ到阶段Ⅲ,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粮仓”的地位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其原因主要是
A. 土壤肥力下降 B. 机械化水平高
C. 生态环境脆弱 D. 人均耕地面积少,商品率低
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回答5~6题。
5. 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A.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塔里木盆地
B.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 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塔里木盆地
D. 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6. 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地理特征的有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油菜
A. ①② B. ①④ C.③④ D. ②④
地理科学广泛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据此回答7~8题。
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采用的技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GPS和GIS
8. 有关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事例,正确的是
①用GPS确认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 ②用GPS了解各大城市的天气
③用遥感技术估测华北小麦受旱灾影响面积 ④用遥感技术统计春运期间的客流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右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回答9~10题。
9. 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 耕地分类和评价 B. 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 商业分布和规划 D. 学校布局
10. 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
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1~12题。
11. 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技术是A. RS B. GPS C. GIS D. 人工科学考察
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A. 退耕还林 B. 退耕还草 C. 规定合理载畜量 D. 防止过度樵采
. 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A. 河流分布 B. 地形特征
C. 商店布局 D. 客货流量. 为了较合理地得出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A. 甲与乙 B. 甲与丁
C. 乙与丁 D. 甲、乙、 读图,~题。. 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 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 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 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 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 图中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A. 上游水质好
B. 河流流量减小,下游河道干涸
C. 上游交通便捷 D. 下游人口增多
读下表,回答17~18题。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次)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17. 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围湖造田 B.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 植树种草 D.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18. 对防治该环境问题可行的措施有
①抽取地下水 ②营造薪炭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