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人阶级内涵的历史嬗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人阶级内涵的历史嬗变
徐立志(河南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 新乡 453003)
摘 要:解放前,工人阶级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解放后,工人阶级翻身做了主人,成为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改革开放后,工人阶级的内涵逐步拓展,成为除了种地农民之外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包含了私营企业主、工商个体户等新出现的社会阶层。然而,工人阶级内部已分化为若干个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具有各自的利益,甚至出现了某些对立的倾向。如何整合各社会阶层利益,使其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而奋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迫切任务。
关 键 词:工人阶级;领导阶级;社会阶层
The history change of the working class contents
Xu Li-zhi
(The Humanities College,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453003, China)
Abstract: Before liberation, the working class was a miserble class.
After liberation, the working class turned over to be the leadership class in our nation.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the contents of the working class expanded and converted the constructor of the socialism business except the farmer who live to plough land in our country, Including many new social classes. However, the inner of the contents of the working class have became divided many social classes. How to unite the benefit of the social classes and to struggle for our party programme are a urgent task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 the working class; the leadership class; social classes.
作者简介:徐立志:男, 1967年1月出生,河南省潢川县人,法学硕士,讲师,教研室主任,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联系电话:0373-3040652;手机电子信箱:xulizhi@hist.edu.cn
本文由“河南科技学院重点科研项目资助基金”资助。
工人阶级内涵的历史嬗变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们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可见,中国共产党首先强调自己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次才是中国人们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只有当好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才能成为中国人们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纵观我国工人阶级发展的历程,其内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探索工人阶级内涵的历史嬗变,科学认识新时期的中国工人阶级,对于我党不多扩大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受苦受难的阶级到国家的领导阶级
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科学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内涵。我国的工人阶级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形成了。它最开始是一个受苦受难了阶级,由于它自身的显著特点和先进性,使它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进而上升为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在这一时期,工人阶级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工人阶级的经典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里,工人阶级的内涵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产业比较利益和地区比较利益的驱动下从传统农村农业转移出来的产业以工资收入基本生活来源工人阶级。工人阶级的内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郎顾之争随着 2005年9月2日顾雏军的被捕已暂告一个段落。但“郎平风波”所反映的国企改制中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和职工权益受损现象的大量存在却远远没有得到解决且在基层有愈演愈烈之势。列宁给阶级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一定义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