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砌片石排水口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浆砌片石排水口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排水口基本情况 本合同段出水口工程设计为M7.5级浆砌片石,地基宽度2.5m,形式为原地基+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基础形式为长2.5m×宽0.65m×高0.9∽1.5m。详见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左岸堤顶路面工程(Ⅷ标)施工图PS-TG-01。
2、排水口主要工程数量
浆砌片石:单个排水口浆砌片石12 m3 、C15混凝土1.1 m3。
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本段出水口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法施工。地基采用挖机配合人工开挖,基础埋置深度及分段长度应按图纸规定进行。
㈠、基础开挖
1、基础开挖之前通知有关负责人,并对基础平面位置和现有的地面标高测量。首先对排水口基础位置进行清表,并将表层土体清除运走;为便于开挖后的检查校核,基础的控制桩应延长至基础外加以固定。
2、基础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理,基坑宽度每侧要较设计基底宽 10cm 左右。在基础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对基坑内四周松散土体清除干净。
3、基坑开挖至图纸规定基底标高后,进行验基,并及时检测地基承载力, 其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方可进行C15混凝土施工。 4、基础应始终保持良好地排水,在施工期间免受水的危害。施工期间, 应维护好天然水道,并使地面排水畅通。基坑开挖达到设计高程后不宜长时间暴露,应及时铺筑,以防止坑内积水,影响地基承载力。
5、基坑开挖至图纸规定基底标高且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要对基底进行平整,确保基底标高误差满足规范要求。
㈡、排水口砌筑
1排水口砌筑前先进行施工放样,砌筑时应先两面立杆挂线或样板挂线,外面线 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砌筑过程中经常校正线杆,以保证砌体各部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2、片石厚度不应小于150m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采用) 。用做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且进行试验检测,要求片石的饱和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Mpa,风化片石严禁使用,及时清除。
3、砌体应自下而上逐层砌筑,直至墙顶。砌体应分层坐浆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不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对于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如基底为岩层或砼基础,应先将基底表面清理干净,再坐浆砌筑。
4、片石分层砌筑,每一个工作层应大致找平。应选用具有比较整齐的大尺寸石块作为角隅石或镶面石,长和短的石块应交错铺在同一层并和帮衬石、腹石交错锁结。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平缝与竖缝宽度不大于40mm,可以用厚度不比缝宽大的石片填塞宽的竖缝,且石片应被砂浆包裹。砌块要错 缝、坐浆挤紧、嵌缝料和砂浆饱满,无空洞、宽逢、大堆砂浆填隙和假缝。
5、各砌层的砌块应安放稳固,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砌筑时,底浆应铺满,坚缝砂浆应先在已砌石块侧面铺放一部分,然后于石块放好 后填满捣实。
6、所有石料均应座浆在新拌的水泥砂浆上,严格按照砂浆配合比配料,采用人工拌制,控制拌和时间,保证拌和出的砂浆均匀饱满。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其稠度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表示,用于石砌体时宜为 50~70mm 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大.工程用砂浆的稠度,也可用直观法进行检查,以用于能将砂浆捏成小团,松手后既不松散又不由灰铲上流下为度。砂浆的拌和用机械拌和,拌和时间宜为 3~5min。砂浆配制应采用质量比,M7.5砂浆配合比1:5.17,砂浆应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一般宜在 3~4h 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 30℃时,宜在 2~3h 内使用完毕。在运输过程或在贮存器中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 筑前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砂浆中砂料,用中砂或粗砂,砂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5mm。
8、排水口外露部分和转角石,选择表面较平整及尺寸较大的块石,并加以粗凿,保证棱角平整。
9、墙胸外露面应用同标号水泥砂浆进行勾缝。砌体隐蔽面砌缝可随砌随刮平,不另勾缝。同时要及时进行洒水养生。
10、砌体完工后及时清除积土,疏通排水沟,整理现场。㈢、施工工艺框图
三、主要施工材料 水泥采用P.C32.5 级水泥,砂和片石采用附近产的地材。片石饱和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MPa。四、施工进度安排从开工之日起30日内完成。
五、石砌体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毛石砌体 料石砌体 基础 墙 毛料石 粗料石 细料石 基础 墙 基础 墙 墙、柱 1 轴线位置 20 15 20 15 15 10 10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2 基础和墙砌体顶面标高 ±25 ±15 ±25 ±15 ±15 ±15 ±10 用水准仪和尺检查 3 砌体厚度 +30 +20–10 +30 +2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