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贫血临床相关因素研究.doc

发布:2017-08-14约2.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贫血临床相关因素研究【摘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等因素与贫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均有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90例。结果 贫血发生率为356%;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贫血在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化疗患者贫血发生率高于未化疗者,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肺癌患者贫血的发生率比早期患者高,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贫血的发生与其分期、化疗与否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肺肿瘤;非小细胞;贫血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国内外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肺癌已居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每年死于肺癌的患者超过100万人,其中非小细胞患者占大多数[1]。肿瘤相关性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而肺癌是恶性肿瘤中贫血发生率最高的肿瘤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资料较完整的且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58例,女32例,男∶ 女比例为181∶ 1。年龄36~85岁,中位年龄为59岁。按TNM病理分期,其中Ⅰ、Ⅱ期共15例,Ⅲ期23例,Ⅳ期52例。其中经手术治疗患者共21例,化疗患者共90例,化疗联合放疗患者共11例。 12 方法 按照WHO贫血的严重程度分级,定义血红蛋白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用百分数计算,建立SAS系统,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基本特征与贫血的发生 详见表1所示。 22 分期与贫血 本组患者以中晚期即Ⅲ期及IV期患者为主,Ⅲ期及IV期者易贫血,发生率分别为391%、423%,高于I、Ⅱ期患者(67%),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而Ⅲ期、IV期患者间贫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2。 23 是否放化疗与贫血发生的关系 本组患者均为我科初诊未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了化疗,其中11例还进行了放疗(因放疗例数较少,未做为分析因素)。 化疗与贫血发生的关系详见表3。 31 贫血发生率 本组90例患者中化疗前贫血发生率为356%,化疗后贫血发生率为733%,与多数报道[2,3]相近。肿瘤相关性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如肺癌、造血及淋巴系统肿瘤、胃癌、大肠癌、肝癌等。贫血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非化疗相关的贫血及化疗导致的肿瘤相关性贫血。非化疗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相关的出血、肿瘤侵犯骨髓、肿瘤引起的营养不良、铁代谢异常、肾脏损害以及肿瘤相关的各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化疗导致的肿瘤相关性贫血主要是指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以及化疗药物的作用如其促红细胞凋亡、肾脏损害等。 32 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与贫血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与多数报道[4]相似。 33 是否化疗与贫血 本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都接受至少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而且化疗后贫血发生率明显增高,化疗前后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与曹传武等[5]的报道相似,其化疗后贫血发生率为4815%,而未化疗的患者贫血发生率为2487%,该研究还进行了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可导致肺癌患者贫血发生率的升高。本组患者中因老年患者较多,所以化疗方案多为GC、GCb及NC方案,以降低化疗的副作用,但均含有铂类药物,铂类化疗药物同其他化疗药物一样可抑制骨髓、损害肾小管等[6]。 34 分期与贫血 本组患者中不同病理分期的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与林白桦等[4]的研究相似,而且与多数的研究相同的是研究中的患者初诊时都是Ⅲ、Ⅳ期的中晚期患者,所以必定会影响研究结果。 35 贫血与预后 上述结果表明贫血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肺癌患者贫血的治疗也必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因此,明确非小细胞肺癌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将进一步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对于本项分析的32例贫血患者中,除仅对于血红蛋白60 g/L的患者给予间断输血治疗外,均未予特殊处置。根据国内外对于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专家共识,下一步将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贫血的EPO治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Shibuya K, Mathers CD, BoschiPinto C, et al Global and regional estimates of cancer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by site: II Result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