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学田径教学现状探析和对教学内容改革对策.doc

发布:2017-05-23约2.3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学田径教学现状分析及对教学内容改革的对策   摘 要 田径运动是最基础的体育项目,因具有开展方便、强度适宜的优势,并且在锻炼青少年的意志,提升其身体素质方面有显著作用,所以一直被列为我国体育教学的重点项目。如今,各类运动器材种类繁杂,相比而言,田径运动则较为枯燥,不受中学生的欢迎,这也对田径教学的开展造成了影响。本文对中学田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田径教学内容改革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学 田径教学现状 教学内容改革 对策 在新课改形势下,学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其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是主要内容,田径运动有利于青少年各项身体机能的提升,其运动强度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调整,且对场地要求较低,在学校开展十分方便。但是,随着各项运动器材的广泛应用,田径运动的单调性越来越凸显,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因此,对当前的田径教学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新课改的要求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一、中学田径教学现状 (一)田径课程内容单调枯燥 当前,中学中的田径课程主要包含跑步、跳远和实心球投掷等传统项目,创新性思维缺乏,造成田径教学的内容单调,缺乏应有的趣味性,无法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田径课程开展的项目大部分是为了迎合考试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以掌握田径项目的技术为教学目标,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另外,中学的教学强调纪律与统一,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而严格的纪律约束也导致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限,降低了田径体育教学的效果,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教学手段落后 中学体育教师在田径课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如语言法、直观法、分解法、完整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比较新颖的如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创新式教学方法运用的则少之又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任务结合教学场景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都应灵活选用不尽相同的教学手段,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以及其要求不相适应,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集思广益,克服传统的固定模式,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待于进一步的强化;在田径课的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的是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传统的组织形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较为合理的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却未体现,整体而言,在教学中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田径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 (三)考核评价不合理 我国实行应试教育,考试成绩在教学评价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也导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为适应考试的需要,偏重于对田径项目技术动作的教导,注重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的完整性,没有顾及此种教学形式对中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影响,完全背离了田径体育教学的初衷。除此之外,为应付考试,教师为学生制定了统一的教学计划,但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也只依靠动作完成的标准性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部分学生因运动强度不适宜而受伤,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影响 二、中学田径体育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改革教学模式 在田径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对现有的田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与完善,增加田径体育的教学课时,使田径锻炼逐渐成为学生的习惯,帮助其克服对体育课程的恐惧;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添加个性化、趣味化的体育项目,使田径教学摆脱枯燥乏味的困境,增加其趣味性;降低田径教学的要求,减少技术标准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贯彻执行田径教学的目标,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增设田径体育的理论课程,结合实例、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参加体育运动的自信,引导其不断的突破自我;体育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寓教于乐,真正将教学与放松相结合,达到完美的体育教学效果 (二)健全考核体系 首先,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体系中应该涉及到对中学生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考核,同时,在建立考核体系时,要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学生的进步程度;其次,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实行田径课考核评价功能上的转变,改变和弱化传统的甄别和选拔的考核评价方式,强化考核评价的现代教育功能,即诊断、反馈、改进以及激励的功能,进而创造出适合每一位初中生发展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与提升;最后,将原本的教师单一评价转变成学生互评、自评等相结合的多样性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对其学习进步形成激励,同时多样化的评价形式也可以对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形成保障,维护考核评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