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SQL—server2005学习笔记.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概念SQL_SERVER2005教程学习笔记
数据库基础
概述
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使用机器来存储和管理数据。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文件管理系统,即以文件形式来管理和处理数据;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文件管理系统相比有以下特点:
数据的结构化
数据共享
数据独立性
可控冗余度
数据库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网状数据库、层次性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常见的数据库都是关系型,包括SQL SERVER、DB2、ORACLE、SYBASE、Informix等。
数据库模型
数据库的整体结构可分为3中数据模型:网状、层次型和关系型。其中前两类又称为格式化模型。
网状
网状数据库模型将每个记录当成一个节点,节点和节点之间可以建立关联,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
网状数据库的优点是避免了数据的重复性,缺点是关联性比较复杂,尤其是当数据库变得越来越大时,关联性的维护会非常麻烦。
层次
层次性数据库模型采用树状结构,依据数据的不同类型,将数据分门别类,存储在不同的层次之下。
层次性数据库模型的优点是数据结构类似金字塔,不同层次之间的关联性直接而且简单,缺点是,由于数据纵向发展,横向关系难以建立,数据可能会重复出现,造成管理维护的不便。
关系型
关系型数据库模型是以二维矩阵来存取数据的,行和列形成一个关联的数据表(Table)。
数据库系统
一个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可以分为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简单的说,数据库即是一组经过计算机整理后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或者多个文件中,而管理这个数据库的软件就称之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用户
数据库系统的用户是指使用和访问数据库中数据的人,有以下四种:
数据库设计者 负责整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工作。
数据库管理员(DBA)
应用程序设计者
普通用户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帮助用户建立、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数据库描述语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DDL) 用来描述数据库的结构,供用户建立数据库。
数据库操作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
其他管理和控制程序 包括安全、通信控制和工作日志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网络结构
可依据数据的多少、使用的人数与硬件设备等条件,将数据库管理系统分为4种网络结构:Main Frame大型数据库、本地小型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和客户机/服务器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它将每个具有形同属性的数据独立地存储在一个表中。
关系型数据库的定义
在关系数据库中,信息存放在二维表格结构中,一个关系数据库包含多个数据表,每一个表包含行(记录)和列(字段)。
数据库所包含的表之间是有关联的,关联性由主键和外键所体现的参照关系实现。
数据库不仅包含表,还包含其他的数据库对象,例如视图、存储过程和索引等。
关系数据库与表
关系型数据库有下面3个明显的优点:
1.节省存储空间
2.可有效防止输入错误
3.方便数据修改
表的主键和外键
键(KEY)是关系数据库模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一个逻辑结构,不是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主键是指表中的某一列,该列的值唯一标识一行。主键实施实体完整性,即每个表必有且仅有一个主键,主键必须唯一,而且不允许为NULL或者重复。
外键是指表中含有的与另外一个表的主键相对应的字段,它用来与其他表建立关联。
1.4.1 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是用来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实体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是为了保证表中的数据唯一,实体完整性可由主键来实现
域完整性 域完整性可以保证数据的取值在有效的范围内。
参照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是通过外键和主键来维护的。
自定义完整性 用户自行定义的
表的关联种类
一对一关联
一对多关联
多对多关联
三大范式
1NF 如果一个表R的每一个字段都是不可再分的,则称表R为第一范式。
2NF 若表R是1NF,而且它的每一非主键字段完全依赖于主键,则表R是第二范式。
3NF 若表R是2NF,而且它的每一非主键字段不传递依赖于主键,则表R是第三范式。3NF的实际含义是要求非主键字段之间不应该有从属关系。
数据库和表
3.1 数据库存储结构
数据库存储结构分为逻辑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逻辑存储结构是指数据库的性质信息等;物理存储结构是指磁盘上存储的数据库文件。
3.1.1 数据库文件和文件组
SQL Server 2005有3种类型的文件:
主数据文件
次要数据文件
日志文件
为了便于数据库文件的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