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故障诊断复习资料.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OSI模型每一层功能(1)、物理层:信息编码成电流脉冲或其他信号用于网络传输。(2)、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网络链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3)、网络层:负责在原点和终点之间建立连接。一般包括网络寻径,还可能包括流量控制、错误检查等。(不同MAC标准之间的数据传输都涉及到网络层。)(4)、传输层:向高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网络数据流服务。传输层的功能一般包括流控、多路传输、虚电路管理及差错校验和恢复。(5)、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与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6)、表示层:提供多种功能用于应用层数据编码和转化,以确保一个系统应用层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应用层识别。(7)、应用层:是通过应用软件与用户直接相互作用。常用网络协议及其应用(1)、物理层协议 A、EIA RS-232C接口标准(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推荐标准-标识号码-推荐标准修改次数)此标准提供了一个利用公共电话网络作为传输媒体,并通过Modem将远程设备连接起来的技术规定。 B、X.21和X.21bis建议(CCITT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x.21制定的一个用户计算机的DTE如何与数字化的DCE交换信号的数字接口标准。X.21建议的接口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形式提供了点到点式的信息传输,通过它能实现完全自动的过程操作,并有助于消除传输差错。Bis标准指定使用v.24/v.28接口,它们与EIA RS-232D非常类似。(2)、数据链路层协议 A、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用于在网络节点间传送数据的协议。(SDLC) B、点对点协议PPP,用于串行接口的两台计算机的通信协议,是为通过电话线连接计算机和服务器,进行彼此通信而制定的协议。即可以处理同步通信也可以处理异步通信,可以允许多个用户共享一个线路,又可以进行差错控制。(IP) C、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PPPoE,通过此技术和宽带调制解调器就可以实现高速宽带网的个人身份验证访问,为每个用户创建虚拟拨号连接,这样就可以高速连接到internet。(ADSL) (3)、网络层协议 A、internet协议IP,将多个网络连成一个internet,可以把高层的数据以多个数据报的形式通过internet分发出去。(通过internet传送数据报) B、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ICMP(面向连接),是internet 能报告差错,提供有关意外情况的信息。 C、地址转换协议ARP,把internet地址转变为物理地址。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的物理网络地址。 D、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无ip地址的站点通过此协议取得自己的ip地址,这个地址在下一次系统重新开始之前有效。(广播请求) E、IPv6 Internet协议,将ip地址从32改为128位,解决地址短缺问题。使用v4和v6的网络主机和中间节点可以处理ip 协议中任何一层的数据包。使得那些发送者要求特殊处理的属于特别的传输流的数据包能够贴上标签。(4)、传输层协议 A、传输控制协议TCP,提供可靠的数据流服务(当传送受差错干扰的数据,或网络负荷太重而使网络基本传输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需要此协议保证通信的可靠) B、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发送方使用这种机制可以区分一台计算机上的多个接受者。(5)、高层协议 A、文件传输协议FTP,用于访问远程计算机。(客户传送/服务器应答模式),使用户可以在本地计算机与远程计算机之间进行有关文件的操作。 B、TELNET远程终端访问(TCP连接),用于传送具有telnet控制信息的数据。 C、域名服务DNS,提供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允许对域名资源进行分散管理。 D、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应用层服务,将邮件服务独立于传输子系统。(邮件发送前必须协商好发送者和接受者) E、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TCP/IP)在internet上传送超文本。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3、ip地址 A、B、C类地址为单播地址,D类为组播地址,E类地址为保留地址,以备将来的特殊用途。 A类地址范围: ----55 用户可用ip范围:-----(ip用于启动后不再使用的主机127.X.Y.Z地址都保留做回路测试,内部处理) B类地址范围:----55 用户。。。。。。:---- C类地址。。:----55 用户。。。。。。: ----(全0主机号码表示ip地址就是网络地址用于网路由,全1表示广播地址,对该网络所有主机进行广播)D.。。。。。: ----55 用户。。。。。。:无(组播地址)E.。。。。。: ----54用户。。。。。。:无(保留今后使用)其他地址:55 用户:55(用于局域网广播地址)网络模型对等网络文件服务器网络(专用服务器网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