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病例介绍 患儿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伴频繁干咳,无喘息,无皮疹,无吐泻,当地治疗无效。2天前患儿出现咳嗽加重,伴喘息,精神差,持续高热不退。 病例介绍 T36.2℃,P160次/分,R54次/分,Wt10Kg。神志清,精神欠佳,全身皮肤无出血点、皮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口周无明显青紫。三凹征(+),双肺闻及大量中小水泡音及散在哮鸣音。心脏(-)腹软,肝肋下2.5cm,质软。双下肢无水肿,循环好。 实验室检查 胸部CT:双肺炎症( 2.16) 病例介绍 血常规: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 CRP:12.3mg/L 血培养(-) 支原体IgM抗体(-) 血气分析:氧分压 6.63(6.65)kPa;二氧化碳分压6.70;PH 7.21 诊断分析 肺炎 病原学? 心功能衰竭? 呼吸衰竭? 治疗 呼吸机辅助呼吸5天 西地兰、速尿、 奥美拉唑 磷酸肌酸钠 单磷酸阿糖腺苷 抗生素治疗:美平(10天)、斯沃(10天)、阿奇霉素(5天)、舒普深(10天) 雾化吸入:持续 甲强龙:10天 治疗经过 入院初期,病情严重,经救治有一定好转,但是,3周后,再次出现呼吸急促,35次/分,三凹征(+),双肺细密湿性罗音,偶有喘鸣音 激素加量,同时雾化,病情好转出院 最后诊断 参照病史 三次肺的改变 对治疗的反应 诊断?病因? 肺小叶 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呈锥形,尖朝向肺门,底向肺表面,小叶之间有结缔组织间隔,每叶肺有50一80个肺小叶,它们是肺的结构单位。临床上称仅累及若干肺小叶的炎症为小叶性肺炎。 细支气管与终末细支气管 细支气管: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环行平滑肌更为明显,粘膜常 形成皱璧 终末细支气管:为无纤毛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全部消失,有完整的环形平滑肌。 二者支气管壁中的环行平滑肌可在自主神经的支配下收缩或舒张,调节进入肺小叶气流量。 病原学 最常见的病毒是腺病毒。一组儿童重症腺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资料显示:9 例重症腺病毒性肺炎患儿急性期死亡! 例,存活8 例中有5 例后期发展成BO,占相当高的比例[A]。 异常或过分的宿主自身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在重症腺病毒性肺炎患儿发展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K,=]。 其他病毒如麻疹病毒、单疱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 肺炎支原体 尾端的P-1蛋白与气道上皮细胞结合,抑制纤毛运动; 在气道黏膜表面生长,耗尽气道周围的营养物质,影响细胞代谢; 产生过氧化物直接作用上皮细胞产生 诱导特异性IgE产生,引起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反应; 具有超抗原作用,能刺激炎症细胞在感染部位释放大量的淋巴因子引起组织损伤。 超抗原 普通蛋白质抗原可激活机体总T细胞库中万分之一至百分之一的T细胞。然而,某些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则称为超抗原 百日咳杆菌致病特点 受累部位: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粘膜 内毒素损伤:炎症反应,影响纤毛运动,粘膜脱落和分泌物堆积 临床诊断条件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或急性呼吸道损伤后出现持续喘息或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症状持续达6周以上,对支气管舒张剂无反应。 临床表现与x线胸片表现不符,临床症状重,x线胸片多 为过度通气,也可表现为单侧透明肺。 肺CT显示马赛克灌注征,支气管壁增厚,肺不张。 肺功能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排除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囊性纤维性变、异物吸人、先天性发育异常、肺结核、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缺陷病 腺病毒肺炎 气管、支气管结核 ------------------------------------------------------------ 感染后BO 结核 ------------------------------------------------------------ 病理学 细支气管 气管、支气 细湿罗音 持续 后期有痰鸣 放射学改变 持续 可无异常 症状学 持续咳喘 咳嗽、偶喘息 中毒症状 病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