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博爱观念的起源及其蕴含.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1 5 ( ) Vol. 51 ,No. 5
第 卷 第 期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9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ep. 2014
年 月
儒家博爱观念的起源及其蕴含
向世 陵 辛晓霞
( , 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北京
: 。 ,
摘 要 博爱的观念孕育于中国本土 作为仁的根本性内涵 儒家博爱适应于人道关爱与和谐群体的社
, , 。 ,
会发展需要 自春秋发端 至战国进一步丰富 通过着重探讨先秦博爱观念的起源 揭示出儒家博爱论兴起时
, 、 、 ,
以爱人先于爱己和爱的互惠性为特色的基本蕴含 认为爱 亲 仁的概念之间是相互训释的关系 阐明博爱与
。 ,
差等双方是同一个仁爱在普遍原则与具体实践的不同层面的表现 孝为儒墨共有的观念 它可以在普遍之爱
。 。
的意义上被理解 先秦初起的博爱观念在汉唐得以进一步展开并与社会政治相关联 “ ”
博爱之谓仁 的命题
, 。
虽然晚出 但却集中展示了儒家博爱论的基本精神
: ; ; ;
关键词 仁 博爱 先人后己 互惠
:B 222 :A :1000-5919 (2014)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5-0035-09
一百 , ,
多年前 梁启超在概括康有为哲学的特 华民族精神及其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中 并使中
, “ ” ,“ ”
色时 将其以 仁 字为唯一宗旨的哲学概括为 国社会在根本上保持了和谐的凝聚力 和 为一
①
“ ” 。 , ,“ , 。
博爱派哲学 的确 康有为以为 仁者 在 个中华的群体且绵延不衰
②
, ” ,
天为生生之理 在人为博爱之德 故阐发了他
、
③ 一 博爱观念的萌发
“ ” “ ”
自己 博爱之谓仁 和 仁莫大于博爱 的博爱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