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甲真菌病的治疗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共收集了8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病人)及对照组(40例病人) 治疗组:特比萘芬软膏临睡前封包,联合冰醋酸搽剂白天外涂,一日两次,疗程3个月 对照组:单用30%冰醋酸搽剂外涂,一日两次,疗程3个月。 3个月后 发现治疗组治愈率88%,对照组治愈率70%,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水合肼 为一种无色强碱性液体,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可作用于真菌的胞质膜,使膜的通透性改变,后随药物进一步渗入细胞内,同时损害线粒体膜等,使细胞能量供给减少或中断,最后导致细胞内容物溢出,真菌死亡 Chen X等曾单用水合肼来治疗甲真菌病,6个月后治愈率约为47%。 谢琼等人用12.5%水合肼外搽,配合1%环吡酮胺软膏封包治疗甲真菌病40例,并与单用水合肼(22例)、单用环吡酮胺软膏(18例)治疗相比较 结果显示两者联合应用更能有效的控制真菌生长,其有效率、真菌清除率均有提高 联合外科病甲清创术 美国的Malay DS等人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选取了55个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28个患者,50.91%)和对照组(27个患者,49.09%) 联合组为病甲清创术加环吡酮外用,对照组单独使用病甲清创术。 平均10.5个月的随访后,联合组的真菌学治愈率为76.74%,而对照组的真菌学治愈率为0 药物治疗 口服抗真菌药从1958年灰黄霉素批准上市 此后陆续出现的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及氟康唑 但是,其治愈率及副作用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 灰黄霉素 灰黄霉素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甲真菌病治疗的口服抗真菌药物,其在1958年在美国被批准上市。Gupta AK等人的meta分析表明单独口服灰黄霉素的真菌学治愈率约为60% 灰黄霉素对甲板的渗透性差,在停药后的2-3天内角质层中已经检测不到该药,这意味着疗程必须要足够长,约为12-18个月 该药的主要副作用为头疼及胃肠道功能紊乱 因为其疗程长,疗效差,目前已经不常用于甲真菌病的治疗,但其仍然是治疗头癣的金标准 酮康唑 1981年美国批准了酮康唑用于甲真菌病的治疗 该药是第一个唑类抗真菌药物 酮康唑的渗透性优于灰黄霉素,疗程也较短,但因为肝损伤的副作用,现已不是甲真菌病的一线用药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美国FDA1995年批准)是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高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的细胞色素酶。该药具有很好的亲脂性,能快速的渗透入甲板,能治疗由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引起的真菌疾病。 Gupta AK等人的meta分析表明伊曲康唑的真菌学治愈率约为68% 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冲击疗法,即伊曲康唑200mg,每日两次,连服一周,间歇三周为一个疗程,一般3-4个疗程可达到满意的疗效。该疗法可以减轻伊曲康唑的副作用,并且十分经济。 伊曲康唑的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不适、头痛、以及肝肾功能损害。虽然该药对肝功能的损伤相对较小,仍有文献报道口服伊曲康唑导致的肝衰竭 Lou HY曾报道一例46岁的女性因口服伊曲康唑引起的肝衰竭,病人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好转。故在服用伊曲康唑时定期监测肝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特比萘芬 同伊曲康唑一样,特比萘芬(美国FDA1995年批准)临床疗效好 它是一种丙烯酮类广谱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为高选择性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使真菌细胞膜形成受阻从而发挥作用 治疗方案为: 持续疗法、隔日疗法 持续疗法:特比萘芬250mg/天,指真菌病6周,趾真菌病12周。特比萘芬的真菌学治愈率约为75% Trivedi NA[ ]对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181名患者)做了meta分析:特比萘芬持续疗法与伊曲康唑间断疗法的疗效对比。结果特比萘芬组的真菌学治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高于伊曲康唑组 隔日疗法 第一周每日1片 第二周开始隔日1片 手指甲连续5周 足指甲连续7周 Yin Z等的meta分析结果亦表明:伊曲康唑的真菌学复发率高于特比萘芬 并有研究表明,对皮肤癣菌所致的甲真菌病,特比萘芬的疗效最好。特比萘芬最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不适(恶心、腹泻、轻度腹痛),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0% 十分罕见的副作用为肝中毒,故服药前及疗程中要定期监测肝功能。 氟康唑 氟康唑为新一代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高效、低毒、性质稳定、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半衰期长等特点 氟康唑的优点在于每周服用一次,病人依从性高 目前推荐的用法是:每周150mg一次,疗程2-4个月 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实验组服用氟康唑150mg/周,持续12或24周;对照组服用伊曲康唑。在第60周时,氟康唑的真菌学治愈率约为50%,伊曲康唑组的真菌学治愈率为89%。 Brown S报道的氟康唑的真菌学治愈率为31.2%,特比萘芬为75%、伊曲康唑为61.1% 氟康唑的副作用主要为:头痛、胃肠道不适及失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