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拌沥青性能实验及工程应用研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Evotherm温拌沥青混合料 性能试验及应用研究 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 答辩人:李正中 导师:魏连雨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研究背景 Evotherm温拌技术机理 Evotherm温拌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分析 Evotherm温拌混合料压实特性分析 Evotherm温拌混合料配比设计研究 Evotherm温拌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Evotherm温拌路面施工工艺研究 展望及建议 温拌技术是本世纪初,在全球石油能源紧缺、气候变暖的大背 景下,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型沥青路面铺筑技术。 温拌技术是指在保持热拌沥青混合料良好路用性能的前提 下,有效降低混合料生产施工温度30℃~40℃,使其拌和、摊 铺、碾压等施工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冷拌沥青混合料之 间的路面施工技术。 节能 减排 降耗 环保 有机降粘型温拌技术 通过添加有机添加剂等化学手段,降低沥青高温粘度来实现温拌。 沥青发泡型温拌技术 通过各种技术措施诱发沥青发泡,通过发泡形成沥青膜结构实现温拌。 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技术 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在沥青或混合料内部形成水膜润滑结构实现温拌。 基于Evotherm表面活性平台温拌技术 我国现阶段的主流温拌技术 施工工艺革新,并非材料革新 温拌剂以高性能乳化沥青为主,本质是乳化沥青分散技术 乳化剂头部亲水尾部亲油的分子结构特性决定温拌技术原理 温拌技术实现途径如下: 拌和阶段: 在沥青内部形成大量的结构性水膜润滑结构,在拌和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 沥青团聚效应,从而显著增加混合料在低温下的拌和工作性。 碾压阶段: 水膜结构的润滑作用充分发挥,有效改善混合料的压实性。 成型阶段: 水膜结构逐渐散失,表面活性物质逐渐转移至沥青与集料界面处,形成化学 锚固结构,有效增加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结。 Evotherm温拌技术特点: 基本不改变沥青粘温曲线 施工不可逆,水膜润滑结构在路面成型后不复存在 添加比例 间歇式拌和楼生产时 采用固含量15%浓缩液,掺加比例为:浓缩液质量/沥青质量=5:95 室内试验时 采用固含量7%浓缩液,掺加比例为:浓缩液质量/沥青质量=10:90 添加注意事项 拌和过程中,Evotherm温拌剂必须先与沥青接触,首先在沥青内部形 成结构性水膜润滑结构,以此提高混合料低温下的工作性能。 研究思路 针入度体系、SHRP体系、粘度体系 温拌剂对普通沥青、SBS改性沥青、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温拌沥青制备 温拌剂:美德维实伟克公司 DAT-F6型表面活性添加剂水溶液 表面活性剂:温蒸馏水=7:93(固含量7%) 制备工艺:与热沥青搅拌融合制备 温拌剂掺配比例为:温拌剂/沥青质量=10/90 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沥青加热温度 原材料性能检测 检测及测试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天津市废旧轮胎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DB/T29-161-2006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检测样品 70号A级普通沥青 I-D级SBS改性沥青 CRM-Ⅲ型胶粉改性沥青 试验结果 针入度体系 测试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老化后指标 试验数据 试验结论 各种温拌沥青常规指标均满足规范 要求,并未改变原样沥青等级 软化点有所降低,温拌剂使原样沥 青整体变软 各种温拌沥青老化后针入度指标和 延度指标有所提高,温拌剂改善原 样沥青抗老化性能 各种温拌沥青老化后质量损失较大, 温拌沥青制备过程中有残留水分 SHRP体系 试验方法: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 弯曲梁流变试验BBR 测试指标: PG分级、车辙因子G*/sinδ 、疲劳因子G*·sinδ 蠕变劲度S 、蠕变速率 m 试验数据 试验结论 温拌沥青车辙因子有提高,温拌剂 能有效改善沥青高温性能,改善程 度与胶结料类型有关,对普通沥 青提高程度最大 温拌沥青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