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据通信网一.ppt

发布:2018-01-18约1.17万字共10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1.1 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综上所述: 6.1.2 数据通信网的业务分类 3) 串行通信的方向性结构   2.数据传输的基本形式 2)基带传输 3)频带传输 3.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2) 同步传输方式 6.2.1 通信协议 正因为如此,为了使协议具有安全性、加密性、硬件可行性以及系统结构标准化,便于计算机之间的互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作为指导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标准协议。 1.OSI参考模型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3) 服务:在同一系统中下层实体给上层实体提供的功能。服务规定:   (4) 服务访问点(SAP):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之间交换信息的地点。它实际就是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的逻辑接口,有时也称为端口(PORT)或插口/套接字(SOCKET)。   (5) 服务原语: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要按服务原语的方式交换信息。这些服务原语的交换地点是服务访问点。服务原语有四种类型: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 原语中可以包含对方的地址、要传送的内容、所要求的服务质量等信息。 2.什么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3.OSI参考模型与数据通信的关系   由于面向字符协议灵活性差的特点,于是ISO就制定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即面向比特的协议。     1.适用环境与操作方式 帧格式中各字段的含义如下:   在讲解交换之前,我们先想两个问题: 一是以前我们没有手机时,家里安装了固定电话,拨打对方电话时,对方接到了电话,这个过程是怎么工作的? 二是家里固定电话和公用电话亭打电话,为什么家里电话费贵,公用电话亭便宜? 由此引出网络技术划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概念出来。 那什么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呢? 电路交换的优、缺点是: ◆优点是保证传输质量,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 ◆缺点是线路空闲时也被占用,线路浪费大; ◆适合于高质量的大量的数据传输。   分组交换网是用户数据通过分组的方式从一个节点进入网络,再通过交换节点输出至另一交换节点的网络结构称为分组交换网。 ◆数据块分组(Packet); ◆分组长度较短,具有统一的格式; ◆每个分组有一个分组头,用于控制和选路; ◆分组以“存储-转发”的方式传输。 6.3.1 分组交换网的构成 1.分组交换机  网络管理中心,简称网管中心。它的功能一部分是自动完成,另一部分由操作终端控制完成,主要功能如下: 分组终端(PT):具有X.25协议接口的、有分组处理能力的数据通信终端设备。通常是在PC机内插入一块通信接口板并配上软件,如网卡等。   非分组终端(NPT):不具有分组数据处理能力,对它们不能直接进行分组交换,必须经过分组装拆设备转换。非分组终端种类很多,如带异步通信接口的计算机、可视图文终端等。   分组装拆设备(PAD)是非分组终端接入分组网的接口设备,它的主要功能如下:   (1) 规程转换:把非分组终端的简单接口规程与X.25协议相互转换,非分组终端字符通过PAD组成分组,以便于发送至交换机;反之,把交换机发来的分组拆成字符,以便于非分组终端接收。   (2) 数据集中:各终端的数据流组成分组,采用动态复用的原理,从而使线路利用率大大提高,即接入PAD的各非分组终端速率之和可大于PAD至交换机的线路传输速率。 远程集中器(RCU)可以将距离分组交换机较远地区的低速数据终端中的数据集中起来,通过一条高速电路送往分组交换机,以提高电路利用率。远程集中器还含分组装拆设备(PAD)的功能,可以使非分组型终端接入分组交换网。远程集中器的功能介于分组交换机与PAD之间,是PAD功能的扩充。 6.传输线路   传输线路是分组交换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分组交换中继传输线路可以是PCM数字信道,速率可达64kb/s、128kb/s、2Mb/s甚至更高,也可以是Modem转换的模拟信道。 6.3.2 分组交换网的原理  分组交换的工作过程如图6.10所示。 在分组交换网中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叫做虚电路方式,见图6.11。 所谓虚电路,就是两个用户终端在开始发送和接收数据之前,需要通过网络建立逻辑上的连接,一旦这种连接建立后,就在网络中保持已建立的数据通路,用户发送的数据(以分组为单位)将按顺序通过网络到达终点。 当用户不需要发送和接收数据时,可以清除这种连接。   X.25协议是传统的分组交换协议。即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接口的规约。   快速分组交换网是在分组交换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速交换网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