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3篇.docx

发布:2025-04-08约6.91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3篇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我国消防工作贯彻()的方针。

A.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D.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我国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预防为主强调在消防工作中应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防消结合则要求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做好灭火等应对火灾的准备。

2.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喷射。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D.都可以

答案:C。解析:火焰根部是燃料与空气接触发生燃烧的地方,对准根部喷射灭火器,灭火剂能有效覆盖燃料表面,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3.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首先应迅速(),以防止引起火灾。

A.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B.打开门窗通风

C.拨打119向消防队报警

答案:B。解析:当闻到燃气气味时,打开门窗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燃气浓度,避免形成可爆炸的混合气体。而打开燃气灶具可能产生明火引发爆炸,此时应先通风再检查,情况严重再报警,所以不选A和C。

4.电脑着火了,应()。

A.迅速往电脑上泼水灭火

B.拔掉电源后用湿棉被盖住电脑

C.马上拨打火警电话,请消防队来灭火

答案:B。解析:电脑着火时,泼水可能会导致触电和损坏电脑设备,A选项错误;马上拨打火警电话是在火势无法控制时的做法,应先采取一些自救措施,C选项不合适;拔掉电源后用湿棉被盖住电脑,可以隔绝空气灭火,所以选B。

5.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

A.迅速撤离

B.抢救贵重物品

C.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

答案:C。解析: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在火灾发生时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不是自己迅速撤离或抢救贵重物品,所以选C。

6.下列()物质是点火源?

A.电火花

B.纸

C.空气

答案:A。解析:点火源是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电火花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点燃可燃物质,纸是可燃物,空气是助燃物,所以选A。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火灾发生后,如果逃生之路已被切断,应退回室内、关闭通往燃烧房间的(),并向门窗上泼水,延缓火势发展,同时打开未受烟火威胁的窗户,发出()信号。

答案:门窗;求救。解析:关闭门窗可以阻止火势和烟雾蔓延进室内,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向门窗泼水可以降低门窗温度,延缓火势。打开未受烟火威胁的窗户发出求救信号,便于外界发现并救援。

2.单位在实施消防工作时原则是()、()、()、()。

答案: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解析:这是我国消防工作的工作原则,明确了政府、部门、单位和公民在消防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

3.燃烧的三要素是()、()、()。

答案: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解析: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并且三者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燃烧都无法进行。

4.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责令改正,处()罚款。

答案: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解析: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对于此类消防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目的是促使单位和个人保证消防设施和标志的正常使用。

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20分)

1.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着火或爆炸的热源统称为点火源。()

答案:正确。解析:点火源的定义就是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包括明火、电火花、高温物体等各种能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热源。

2.岗位消防安全“四知四会”中的“四会”是指: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逃生自救。()

答案:正确。解析:“四知四会”是岗位消防安全的基本要求,“四会”涵盖了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应具备的基本应对能力,有助于及时有效地应对火灾。

3.火灾烟气因为温度较高,通常在室内空间上部。()

答案:正确。解析:热空气密度小,会向上流动,火灾产生的烟气温度较高,所以通常会聚集在室内空间的上部,这也是在火灾逃生时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的原因。

4.灭火器材设置点附近不能堆放物品,以免影响灭火器的取用。()

答案:正确。解析:如果灭火器材设置点附近堆放物品,在火灾发生时会影响人们快速取用灭火器,耽误灭火时机,所以应保持设置点周围畅通。

四、解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自救?

答案:

(1)熟悉环境:进入公共场所要留意安全出口位置、楼梯间方向等。

(2)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