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pptx
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3-知识梳理根底反响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4-知识梳理根底反响能力突破真题通关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枯燥谷,大约有200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枯燥谷中有冰层达数米厚的盐湖。枯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称为“血瀑布〞。右图为南极洲麦克默多枯燥谷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2题。
-5-知识梳理根底反响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麦克默多枯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而冰层下的湖水水温却高达25℃,比较温暖,其主要原因是()A.湖底地壳活泼,释放大量热能B.夏季冰川融水注入,增加了湖水的温度C.阳光透过冰层,冰层阻止其热量散失,形成“温室效应〞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2.有关麦克默多枯燥谷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推论,正确的选项是()A.该地深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风力强劲,枯燥B.该地多为“V〞型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蚀地貌C.每年7月在枯燥谷附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现象D.在枯燥谷谷底可能有风成沙丘的分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南极洲夏季时,昼比较长,阳光透过冰层,让下面的水升温,加上冰层的阻挡作用,形成“温室效应”,水温较高。第2题,南极洲极地东风为东南风,A项错;该地区为干燥的地区,没有冰雪覆盖,冰川作用不明显,B项错;7月是南极洲冬季,气温很低,冰层较厚,不易看到“血瀑布”现象,C项错;由于南极洲风力大,麦克默多干燥谷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可能有风成沙丘分布,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1.C2.D
-6-知识梳理根底反响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7-知识梳理根底反响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开展变化。如下表所示。
-8-知识梳理根底反响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9-知识梳理根底反响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10-知识梳理根底反响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21全国Ⅰ卷,9~11)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根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第1~3题。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A.幼树B.中龄结实树C.老树D.各树龄组混生A
-11-知识梳理根底反响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稳定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D.岳桦结实线稳定CD
-12-知识梳理根底反响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第1题,由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根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知,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刚刚长出的幼树。第2题,林线(上限)主要取决于冬季最低气温,由“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可知冬季升温幅度大;结实主要是在夏季(据生长季短推测),需要有较优越的温度条件,“岳桦结实线根本稳定〞说明生长季(夏季)升温幅度不大,即生长季稳定。第3题,结实线稳定,限定了岳桦林的种子传播范围,所以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林线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过了种子传播范围,就会趋于稳定。
-13-知识梳理根底反响植被与土壤1.植被(1)森林植被。
-14-知识梳理根底反响
-15-知识梳理根底反响
-16-知识梳理根底反响(2)草原和荒漠。
-17-知识梳理根底反响2.土壤(1)定义: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2)野外观察土壤内容。
-18-知识梳理根底反响(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
-19-知识梳理根底反响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