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定分止争 依法有据 3.3 坚守契约精神 第2框 让契约精神成为社会风尚教学实录 粤教版.docx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定分止争依法有据3.3坚守契约精神第2框让契约精神成为社会风尚教学实录粤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让契约精神成为社会风尚”为主题,围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定分止争依法有据”3.3节内容展开。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契约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信守约的意识。教学设计紧密联系课本,注重实际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树立契约精神,形成诚信守约的行为习惯。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在法治社会中健康成长。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具备一定的道德常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对法律和契约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未成年人保护法》、《合同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判断是非对错。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有一定兴趣,尤其关注与自己生活相关的问题。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探究欲望,喜欢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学习风格上,既有喜欢合作学习的学生,也有偏好独立思考的学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契约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如难以将抽象的法律概念与具体生活实例相结合。此外,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可能会难以形成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此外,学生在诚信守约方面的实践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契约精神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便利的书写工具和讨论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首先,以一个真实的案例引入,讲述一个因违反契约精神而导致双方利益受损的故事。通过提问:“你们认为这种行为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契约精神的重要性。然后,揭示本节课的主题:“让契约精神成为社会风尚”,并简要介绍契约精神的内涵。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2.1讲解契约精神的定义和重要性
详细内容:首先,向学生讲解契约精神的定义,即遵守承诺、诚信守约的精神。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契约精神在个人成长、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性。
2.2分析契约精神的体现
详细内容: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合同签订、考试诚信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契约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3探讨契约精神与法治的关系
详细内容: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合同法》等法律知识,分析契约精神与法治的关系,强调法治对契约精神的保障作用。
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3.1角色扮演
详细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契约精神相关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例如,模拟合同签订过程,让学生体验契约精神的体现。
3.2案例分析
详细内容:展示一个违反契约精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3小组讨论
详细内容:针对契约精神的重要性、体现以及与法治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用时:15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4.1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举例回答:学生A:“契约精神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有信任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学生B:“遵守承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契约精神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责任感。”
4.2契约精神的体现
举例回答:学生C:“在考试中不作弊,遵守考试规则,是契约精神的体现。”学生D:“在签订合同时,双方都要诚实守信,履行承诺。”
4.3契约精神与法治的关系
举例回答:学生E:“法治是契约精神的保障,有了法律的支持,契约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学生F:“违反契约精神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详细内容:首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契约精神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遵守契约精神,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契约精神的感悟文章。
用时: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合同法》摘要:简要介绍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如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终止等。
-《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条款:选取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的条款,如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禁止未成年人从事危害身心健康的活动等。
-《诚信守约案例集》:收集国内外关于诚信守约的典型案例,包括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