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三层结构的计费管理系统的设计20133849418140.doc

发布:2017-08-31约4.9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三层结构的计费管理系统的设计 1 引言 计费管理(Accounting Management)是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度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产生详尽的信息统计报告及流量对比,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计费管理和OSI模型中的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及安全管理息息相关。 一套完整的计费系统包括准确而高效的计费数据采集、数据的管理和维护、费用计算、计费数据查询以及各种统计分析以及日志管理等功能。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能将计费查询、统计和分析及计费对象的管理集成到一套基于Web的可视化网络计费管理系统中,对于运营商而言更为重要。 2 计费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在逻辑上,计费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计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基于Web的计费管理系统。计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位于后台,需要和路由器交互,采用一定的流量采集方式和数据处理机制及时而准确的将数据写入数据库。另一方面,用户和系统管理员可通过远程登录Web计费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的查询和管理操作。 对于前端的可视化计费管理系统,其设计模式因应用行业的不同而各异,传统的计费管理系统大多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随着企业和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用系统的负载和日常数据量也日趋庞大,由于传统的二层结构模型暴露出不少问题,它正在慢慢为另一种三层模式所替代,亦即客户/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三层逻辑结构。 2.1 传统的C/S设计模式 客户端作为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和显示界面,它接受用户的数据输入并将服务器的查询结果向用户显示。服务器接受客户端的数据请求,进行相关处理后返回给客户端。当客户端数目增加时,会导致访问量和数据传输量的急剧加大。在这种两层结构中,由客户端程序直接操纵数据库,而业务逻辑的多变性使得客户端代码的更改非常频繁,从而系统缺乏可维护性和扩展性。此外,两层结构存在安全性问题。 2.2 流行的三层结构模式 Client/Web Server/DB Server是当前许多计费系统采用的三层流行结构,分别对应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表示层作为用户输入和获取数据的窗口,一般由Web浏览器和处理请求的模块组成;数据层定义和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响应访问数据的请求,通常由大型的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如Oracle等;而应用层则是联系表示层和数据层的桥梁,它响应表示层的用户请求,执行任务并且从数据层获取必要的数据传送给表示层。如图1所示。 图1 三层结构模式图 表示层和应用层最后面向的对象是用户,实现的是计费系统三大组成模块中的Web管理系统的功能。它的设计包括对页面输出方式和请求传递机制的确定、对各个业务功能模块的细分、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交互的接口。在物理结构上,表示层和应用层可以位于同一台机器上。用户和管理员通过一台Web查询浏览器访问本计费系统,所有的查询和管理配置以及生成的图像都以网页方式展现。 2.3 比较 可以看出,三层结构与二层结构的区别在于细化了服务器端的逻辑,数据库服务器只负责数据的存储管理,而Web服务器则专门负责处理查询请求和应答。三层结构实现了应用级和数据库之间、应用逻辑和用户界面之间的全面分离,比之单一的C/S模式改进不少。首先,应用服务器开发的组件可以同时用于客户端和Web服务器,提高了系统模块的复用性,降低了维护费用。其次,中间Web应用服务器层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适用负载均衡。再者,三层结构模式属于目前比较流行的Web开发架构模型,已经有很多实现技术,其开发环境具有平台无关性的特征,易于分工实现。 从上述讨论可以得知,三层结构具有传统模式无可比拟的优点,鉴于它的先进性和流行性,我们将其应用与基于Web的计费管理系统的设计中。 3 基于三层结构模式实现计费管理系统 计费管理系统面向对象的身份、级别都不一样,它的界面设计风格和功能提供方式由于不同的需求和喜好变得复杂而重要。良好的设计源于全面而详尽的需求分析,才能得到明确的设计目标,从而选择正确先进的实现技术,方可称为比较完善的系统。具体说来,计费管理系统不仅需要实现计费数据的多样化查询,还应该融合配置管理、日志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功能,提供友好的人机接口,提供决策依据。下面我们将逐一展开讨论。 3.1 需求分析和目标 使用计费管理系统的角色大致分为三种:系统管理员、前台管理员和普通用户。 系统管理员一般隶属于提供网络服务的部门,具有最高管理权限。他负责维护各种原始数据、分析数据态势、实时监控该系统的运行状况、查看网络运营并且及时处理各种异常现象、对网络和系统的动态调整提出建议并申报决策者。概括而言,系统管理员是整个计费管理系统的使用核心,计费管理系统提供的大部分高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