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措施.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护理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康复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2012年1月~2015年1月41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针对不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和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疗效。结论 根据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乳癌根治术特有的临床表现,对证施护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护理干预;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妇女乳腺癌的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而且年轻患者越来越多。根据病情的发展大部分患者选择乳腺癌根治术,而乳癌根治术必须切除患侧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由于切除范围广,常常并发术后出血,腋窝皮下积血积液、皮瓣坏死、患者上肢水肿及活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愈合,早日康复及将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对41例青年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针对其损伤大、渗出多的特点对症施护,本着保证有效引流的护理,有效抬高患侧上肢预防淋巴水肿及渐进式功能锻炼的原则,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康复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1例,年龄27~55岁,平均42岁,已婚36例,未婚5例。左乳癌18例,右乳癌23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1例,根治术30例。住院时间17~32d,均在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其中35例于术后第3w开始进行化疗。3例术后因皮下积血积液至皮瓣坏死延期愈合。2例因患侧肢体淋巴水肿致上肢轻度的功能障碍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干预 乳腺癌手术患者,有迫切的手术治疗意愿来拯救生命,又因手术切除乳房使躯体功能的完整性丧失,使患者作为女人的感觉和自尊心受到威胁[2]。所以我们必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和理解患者,给予关爱[3]。①深入浅出地向患者介绍有关乳腺癌预后与手术知识,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②多接触患者,鼓励患者诉说感受,引导患者多想好的一面,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内心的失望和痛苦。③以同情、支持的态度,用劝导、启发、鼓励、消除疑虑和提供保证等交谈方法帮助患者认识问题,改善心境,提高信心。④让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治疗经验。⑤对未婚女性更应表示极大的同情和理解,消除其不能结婚的顾虑。⑥对已婚者,要作好丈夫的思想工作,鼓励丈夫经常陪伴患者,让其感受到爱的温暖,从而振作精神。⑦告诉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走出疾病的阴影
1.2.2术后一般护理干预 术后应去枕平卧,暂禁饮食6 h后取半卧位可进流食,并抬高患侧上肢,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至病情稳定,以早期发现有无出血、休克等特殊的病情变化。每6 h测量体温1次,监测有无术后伤口感染。对麻醉作用过后切口疼痛的患者,应根据其特殊情况选择合适体位,采用针剂或药物止痛。护士在执行各项操作时除语调轻柔、动作轻巧外,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使患者正视现实,配合整个治疗过程
1.2.3保证有效引流的护理干预 乳癌根治术后,为了使皮肤愈合良好,避免发生皮下积血积液,术后应放置引流管,并用胸带加压包扎。为了保证有效引流,41例患者均采用负压器连接引流管,压瘪减压器,塞紧减压器塞形成负压引流。负压引流是一种主动引流,通过负压作用,将创口内渗液吸出防止发生皮下积血积液致皮瓣坏死,减少继发感染,同时根据患者需要调节负压,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引流量超过100 ml/h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引流管一般放置5~10 d,引流液颜色变浅、24 h少于10 ml局部无积血积液可考虑拔管。本组患者中有3例因减压器塞张开未形成负压引流致皮下积血积液致皮瓣坏死
1.2.4有效抬高患侧上肢预防淋巴水肿的护理干预 患者术毕回病房即开始将一软枕置于患侧上肢下,使肘关节高于肩部、手腕高于肘关节、患侧上肢与床面成30°,直至术后10d,至少10 h/d卧于床上使用软枕。结果判定:①水肿:术后患侧上肢周径与术前之差大于1.0 cm。②活动及疼痛情况:以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为标准,患侧上肢术后1~3 d手指可屈伸、腕关节可回转、肘关节可屈伸;术后4~7 d上肢可前伸上下摆动;术后8~10 d上肢可上举过头摸至对侧耳朵,肘关节可摆动,上肢可上下左右摆动。患者在规定天数内达到以上标准且无疼痛为活动好、无疼痛,反之,本组一例因不能有效抬高患侧上肢致淋巴水肿,由于水肿疼痛致使活动受限或活动时感觉疼痛为活动差、疼痛
1.2.5患肢渐进式功能锻炼 乳腺癌根治术须切除患侧的乳腺、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