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 》
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第一节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一、晶体的基本知识 ;(二)、晶格、晶胞、晶格常数
1、晶格
为了便于表明晶体内部原子排列的规律,把每个原子看成是固定不动的刚性小球,并用一些几何线条将晶格中各原子的中心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空间格架,各原子的中心就处在格架的几个结点上,这种抽象的、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形式的几何空间格架,简称晶格。; 2、晶胞
由于晶体中原子有规则排列且有周期性的特点,为了便于讨论 通常只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整个晶格就是有许多大小、形状和位向相同的晶胞在空间重复堆积而成的。
3、晶格常数
在晶体学中,通常取晶胞角上某一结点作为原点,沿其???条棱边作三个坐标轴X、Y、Z,并称之为晶轴,而且规定坐标原点的前、右、上方为轴的正方向,反之为反方向,并以棱边长度 和棱面夹角
来表示晶胞的形状和大小 。;(三)、金属中常见晶格
由于金属键结合力较强,是金属原子总趋于紧密排列的倾向,故大多数金属属于以下三种晶格类型。
1、体心立方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它是一个立方体。在晶胞的中心和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晶胞角上的原子为相邻的八个晶胞所共有,每个晶胞实际上只占有1/8个原子。而中心的原子为该晶胞所独有。故晶胞中实际原子数为8×1/8+1=2(个)。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 、 等。
; 2、面心立方晶格
面心立方晶格也是一个立方体,在晶胞的每个角上和晶胞的六个面的中心都排一个原子,晶胞角上的原子为相邻的八个晶胞所共有,而每个面中心的原子为两个晶胞共有。所以,面心立方晶胞中原子数为8×1/8+6×1/2=4(个)。
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 、 等。
; 3、密排六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的晶胞是一个六方柱体,有六个呈长方形的侧面和两个呈六边形的底面所组成。因此,要用两个晶格常数表示。一个是柱体的高度c,另一个是六边形的边长,在晶胞的每个角上和上、下底面的中心都排列一个原子,另外在晶胞中间还有三个原子。
密排六方晶胞每个角上的原子为相邻的六个晶胞所共有,上、下底面中心的原子为两个原子所共有,晶胞中三个原子为该晶胞独有。所以,密排六方晶胞中原子数为12×1/6+2×1/2+3=6(个)。具有密排六方晶格的金属有Mg 、Zn 。
;(四)、晶体结构的致密度
晶体结构的致密度是指晶胞中原子所占体积与该晶胞体积之比,可用来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进行定量比较。
在体心立方晶胞中,含有2个原子。这2个原子的体积为2×(4/3)πr3,式中r为原子半径 。故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为: 2个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等于0.68。
这表明在体心立方晶格中,有68%的体积被所占据,其余为空隙。同理亦可求出面心立方及密排立方晶格的致密度为0.74。显然,致密度数值越大,则原子排列越紧密。所以,当铁由面心立方晶格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由于致密度减小而使体积膨胀。;二、合金的晶体结构; (二)、合金的相结构
由于组元间相互作用不同,固态合金的相结构可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大类。
1、固溶体
合金在固态下,组元间能够互相溶解而形成的均匀相称为固溶体。
; 不管溶质原子处于溶剂原子的间隙中或者代替了溶剂原子都会使固溶体的晶格发生畸变,使塑性变形抗力增大,结果使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增高。这种通过溶入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使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 固溶强化是提高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表明,适当控制固溶体中的溶质含量,可以在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的同时,仍能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因此,对综合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结构材料,都是以固溶体为基体的合金。
2、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的晶格类型与形成化合物各组元的晶格类型完全不同,一般可用化学分子式表示。钢中渗碳体(Fe3C)是由铁原子和碳原子所组成的金属化合物,它具有复杂的晶格形式。
金属化合物的性能不同于任一组元,其溶点一般较高、硬而脆。当它呈细小颗粒均匀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时,将使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明显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弥散强化。金属化合物在合金中常作为强化相存在,它是许多合金钢、有色金属和硬质合金的重要组成相。
绝大多数合金的组织都是固溶体与少量金属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其性质取决于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