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针织内饰顶篷面料的开发.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合成纤维 SFC 2009 No.8
汽车针织内饰顶篷面料的开发
何 铮
(上海新纺联汽车内饰有限公司,上海 201805)
摘 要:综述了汽车内饰织物对面料的性能要求,详细介绍了汽车针织内饰顶篷面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的选择、染料的选择、染色工艺和复合工艺等生产关键技术。
关键词:汽车内饰材料;针织;生产工艺
中图分类号:TQ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054 (2009) 08-0043-03
近年来,在汽车内饰所用材料中纺织品占到
50 %以上比例。车用纺织品主要有机织物、针织
物、非织造布以及纤维复合材料,其中针织物与机
织物是主要的两大类。针织物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
弹性,手感柔软舒适,结构稳定脱散性小,通过特
殊染整加工,能赋予面料耐磨、阻燃、抗紫外线等
各种满足汽车内饰标准的功能,已逐步成为汽车内
饰顶篷面料的首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汽车内饰面料作为纺织行业内的一大新兴产
业,它的技术含量、生产难度都比一般纺织品要
高,近 10 年来汽车内饰面料经历了从进口面料供
货到逐步国产化供货的历程。本世纪初上海大众汽
车有限公司开发了 PASSAT B5 车型,当时上海针
织厂进口了一种锦涤复合丝,摸索出一套织造染色
及后整理加工工艺,使我国汽车内饰面料走上了一
条国产化的道路。
1 汽车内饰面料的性能要求和生产
工艺流程
1.1 性能要求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我们认为汽车内饰面料
的性能要求是: (1) 舒适性——手感好,柔软有
弹性; (2) 耐用性——耐压耐磨,不起毛起球,
色牢度稳定,尺寸稳定性好; (3) 工艺性——延
伸性、热收缩性、弹性量稳定,满足工装成型要
求; (4) 适用性——抗紫外线辐射,防水性好。
1.2 生产工艺流程
起绒产品:整经→织造→初定→染色-轧起毛
油→拉毛→定形→检验→轧树脂打卷→复合→终检
非起绒产品:整经→织造→水洗→染色→定
形→检验→轧树脂打卷→复合→终检
2 关键生产技术
在国产化汽车内饰顶篷面料生产中,经实践
我们认为应掌握的主要关键技术有以下几点。
2.1 原料的选择
原料的选择对汽车内饰顶篷面料的性能及产
品成本的影响很明显。涤纶具有断裂强度高、耐磨
性好、尺寸稳定性高、耐酸不耐强碱、不霉不蛀等
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面料的生产中。汽车
内饰顶篷面料生产选用的涤纶,其束丝粗细一般在
22~165 dtex 之间。由于汽车内饰面料有耐光牢度
的要求,因此如果要求纺丝厂在成纤高聚物中添加
少量防紫外线添加剂,然后纺制成防紫外线纤维,
将大大提高面料的耐光性能。防紫外线纤维有以下
优点:良好的紫外线屏蔽功能,良好的持久性,耐
洗、耐高温、安全并加工方便。用防紫外线纤维制
作的汽车内装饰面料可减轻褪色,延长因紫外线照
射而引起老化的时间。此种防紫外线纤维,国内已
有厂家开发,其对紫外线的阻挡率可达到 97 %,接
近日本公司制造的防紫外线纤维水平,但价格较贵。
收稿日期:2009-05-12 修回日期:2009-06-15
作者简介:何铮 (1968~),女, 技术开发经理,长期负责汽车内饰面
料新产品的开发试制。
应 用 纵 横
F ib e r A p p lic a tio n
43
合成纤维 SFC 2009 No.8
考虑到成本因素,目前国内汽车内饰顶篷面料生产
选用的仍然是普通涤纶,通过染色后整理的方法添
加抗紫外吸收剂,可满足汽车厂耐光牢度标准要求。
2.2 织造工艺的选择
织造主要分针织与机织,由于顶篷面料成型过
程中要求有延伸性能,所以一般采用针织工艺。对
面料要求达到的试验指标如表 1 所示。
表 1 大众标准 TL52254 对单面料要求
如表 1 所要求的,面料静态延伸率是重要指标,
而对强力要求不大,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涤纶,采用
针织工艺,保证生产出的面料克重在 100~170 g/m2
之间,可以满足成本及物理指标要求。
2.3 染料的选择
常规涤纶吸湿染色性差 (W=0.4 %),不能采用
常温染色,通常选用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一般
民用产品对耐光牢度没有特殊要求,采用普通国产
分散染料 3B 红、GRL 黄、2BLN 蓝染色,即可以达
到顾客对颜色及外观的要求。但由于汽车内饰顶篷
面料有其行业的特殊标准,因此对染料的筛选非常
重要。德国科莱蒽公司、德国 DyStar 公司专门为汽
车顶篷面料染色开发了相关染料。这类染料属于高
温型染料,耐升华牢度较高,但匀染性差,因此染
色工艺的设计非常重要。
以宝来轿车顶篷面料为例,它对染料和工艺的
指标要求如表 2 所示。
2.4 染色工艺的选择
涤纶织物通常选用分散染料在弱酸性条件下用
溢流染色机在高温高压的湿热状态下进行染色。由
于高温型染料上染速率很慢,即使在沸腾的染浴中
染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