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急救四项技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外伤急救四项技术
创伤止血技术:
在各种突发创伤中,常有外伤大出血的紧张场面。出血是创伤的突出表现,因此,止血是创伤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有效止血能减少出血,保存有效血容量,防止休克的发生。因此,现场及时有效地止血,是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为病人赢得进一步治疗时间的重要技术。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失血的速度和数量是影响伤病人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突然失血占全身血容量20%(约800亳升)以上时,可造成轻度休克、脉搏增快、可达每分钟100次;失血20~40%(800~1600毫升)时,可造成中度休克,脉搏每分钟100~120次以上;失血40%(1600毫升)以上时,可造成重度休克,脉搏细弱,摸不清。
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为皮下出血、内出血和外出血:
1、皮下出血:多因跌、撞、挤、挫伤,造成皮下软组织内出血,形成血肿、瘀斑,可短期自愈。
2、内出血:体表见不到出血,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如胸腔内、腹腔内和颅腔内),只能根据伤病人的全身或局部症状来判断,如面色苍白、吐血、腹部疼痛、便血、脉搏快而弱等,情况较严重,现场无法处理,需急送医院处理。
3、外出血:体表可见到,血液经皮损处流出体外。据血管损伤的种类将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类: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与脉搏节律相同,速度快、量多。危险性大。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涌出状或持续状流出,速度稍缓慢,量中等。危险性较动脉性出血小。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象水珠样从创面渗出,量少,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小。
止血方法:有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指压止血、加垫屈肢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带止血。一般的出血可以使用包扎、加压包扎法止血。四肢的动、静脉出血,如使用其他止血法能止血的就不用止血带止血。
(一)包扎止血: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
适用于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或创口较小的小动脉出血。
有条件时,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伤口周围皮肤用75%酒精消毒,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创口,绷带或三角巾包扎。无条件时可用干净毛巾或其他软质布料覆盖包扎。敷料、纱布要有足够的厚度,覆盖面积要超过伤口至少3厘米。
严禁用泥土、面粉等物撒在伤口上,造成伤口进一步污染,给下一步清创带来困难。
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
(二)加压包扎止血: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出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度。
(三)指压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流来源,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适用于急救现场处理较急剧的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止血方法。
颞动脉:耳前下颌关节处。可止同侧前额、颞部及前头部出血。
颌外动脉(面动脉):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的交点(下颌角前方约2~3厘米处)。可止同侧脸下部及口腔出血。
颈总动脉:于同侧胸锁乳突肌中部前缘,将颈总动脉压向第5颈椎横突。可止同侧头颈部、咽部等较广泛出血。
颈总动脉的体表投影:自下颌角与乳突尖之间的中点至胸锁关节连线,此线下半部为颈总动脉的体表投影。
注意:不能压迫时间太长;不能两侧同时压迫,以免引起严重的脑缺血。
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上窝内1/3处摸到动脉搏动后,将其用力向下压在第一肋骨上。可止同侧肩部,腋部及上臂出血。
肱动脉:在臂上部居肱骨内侧,于臂中部位于肱骨前内侧,至臂下部行于肱骨的前方。甲级手压止血时,须向不同方向施力,压向肱骨。
腋动脉和肱动脉的体表投影:将上肢外展90゜和前臂旋后,由锁骨中点作上直线至肘窝中点,此直线即为腋动脉和肱动脉的体表投影。
压迫肱动脉可用于上臂、前臂及手部的出血。
尺动脉、桡动脉:可止手掌部的出血。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为桡动脉。指浅屈肌腱与尺侧腕屈肌之间为尺动脉。
股动脉: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触到股动脉搏动后,用两手拇指重叠,将股动脉用力压在股骨上。可止下肢出血。
足背动脉:在足背后方,伸拇长肌腱的外侧,可止足部的出血。
胫后动脉:位于内踝与跟踺之间,可止足部的出血。
(四)加垫屈肢止血:对于外伤出血量较大,肢体无骨折损伤者,用此法。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每隔50分钟缓慢松开3~5分钟,防止肢体坏死。
1、上肢加垫屈肢止血:
前臂出血,在肘窝处放置纱布垫或毛巾、衣物等物,肘关节屈曲,用绷带或三角巾屈肘位固定。
上臂出血,在腋窝加垫,使前臂屈曲于胸前,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上臂固定在胸前。
2、下肢加垫屈肢止血
小腿出血,在腘窝加垫,膝关节屈曲,用绷带或三角巾屈膝位固定。
大腿出血,在大腿根加垫,屈曲髋、膝关节,用绷带或三角巾将腿与躯干固定。
堵塞止血
对于伤口较深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