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因工程幽门螺杆菌疫苗 * H1n5 是h1n1的变异 * * /ganbing/egan/Brenshi/0624173222454.asp * 牛痘病毒 甲肝可通过消化道传染 * /GB/3840631.html * /tresearch/static/zhuanti_qinliugan/ziyuanxiazai_kejian.htm * /article/shownews.asp?newsid=1443 * 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 * 1/jpkc/2006/infection/p11-4-2.htm * /news/pop.shtml * /html/bkjzx/wjzdwysdwView/2006032159302_2.html * 97/ycsw/ycswxxw/shengwu/教学素材/图片/动物学图片/dwtp003.htm * 基因芯片又称为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1)固定在聚合物基片(尼龙膜,硝酸纤维膜等)表面上的核酸探针或cDNA片段,通常用同位素标记的靶基因与其杂交,通过放射显影技术进行检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所需检测设备与目前分子生物学所用的放射显影技术相一致,相对比较成熟。但芯片上探针密度不高,样品和试剂的需求量大,定量检测存在较多问题。2)用点样法固定在玻璃板上的DNA探针阵列,通过与荧光标记的靶基因杂交进行检测。这种方法点阵密度可有较大的提高,各个探针在表面上的结合量也比较一致,但在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方面仍有不易克服的困难。3)在玻璃等硬质表面上直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阵列,与荧光标记的靶基因杂交进行检测。该方法把微电子光刻技术与DNA化学合成技术相结合,可以使基因芯片的探针密度大大提高,减少试剂的用量,实现标准化和批量化大规模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发展潜力。 * 链球菌 *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患者——只能生活在无菌的空间中。 SCID 治疗策略 我国在遗传病的基因治疗方面也开展地比较早。1991年7月,我国开始进行HEMB(血友病B,凝血因子IX突变)的基因治疗。从一批志愿接受基因治疗的HEMB患者中选择了两兄弟(伴性遗传)进行治疗。效果明显,1994年通过卫生部的评审。 血友病患者右膝关节急性出血 瘤苗治疗策略——通过免疫系统杀灭癌细胞,即通过提高癌细胞的免疫原性和(或)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杀灭癌细胞的作用。 基因修饰策略——利用正常的抑癌基因替代失活的抑抗癌基因,达到抑制细胞恶性繁殖的目的。 4.1.2 瘤苗与肿瘤的基因治疗 目前的肿瘤疫苗根据其组成分可分为四种: 肿瘤细胞疫苗:即原始的肿瘤疫苗; 肿瘤核酸疫苗:即肿瘤DNA疫苗; 肿瘤肽疫苗:包括用化学合成法合成肿瘤特异的短肽或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短肽 ; 肿瘤基因工程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而制成的瘤苗。 瘤苗与肿瘤治疗 根据肿瘤疫苗的作用机理,可将肿瘤疫苗分成3种类型: 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 提高机体整体抗瘤能力,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 表达产物直接杀伤癌细胞 视网膜母细胞瘤 所谓的反义技术则是指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合成的一类RNA分子,它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它的核苷酸顺序与某种mRNA可互补配对,所以这种反义RNA可与mRNA结合配对从而干扰mRNA的翻译,使相应的基因不能表达。这种利用反义RNA封闭某个基因(靶基因)的技术就称为反义技术。 反义技术与癌基因失活 抑癌基因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处于表达状态,它的基因产物起着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一旦这种基因突变而丧失功能,将促使细胞生长繁殖。 这类基因突变后必须用正常有功能基因来替代突变了的基因,起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抑癌基因与基因修饰 自杀基因治疗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基因治疗方法。 “自杀”基因是指它的蛋白质产物能使无毒性的化疗药物前体转变为毒性形式,或者提高靶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充分发挥其细胞毒作用,使导入自杀基因的细胞“自杀”,达到杀灭靶细胞的目的。相反,“自杀”基因也可以发挥旁观者的效应,杀死未导入“自杀”基因的邻近细胞。因此自杀基因疗法可以在肿瘤、血管增生性疾病、骨髓移植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4.1.3 自杀基因治疗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功能的早期未分化细胞,医学上称其为“万用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功能细胞,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因此人们期望能够用干细胞来修复那些不能再生的坏损组织或器官,从而治愈某些疾病。 4.2 干细胞的利用 用干细胞生物工程治疗疾病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从理论上讲,它可以治疗几乎所有疾病,比如癌症、心肌坏死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如果和基因治疗相结合,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