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座3.ppt

发布:2017-05-21约7.73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通市钢丝绳行业推进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培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目录;前言;第一章: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三级安全教育:内容:厂级: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 动纪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 例;车间级: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 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班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操作规 程,生产设备、工装器具、安全装置、防护用品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案例。必 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独立上岗操作。 三同时(新、扩、改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验收) 四不放过(指发生事故,原因未查清、预防措施未釆取、全员未受教育、责任者 未受处理均不放过。) 五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反“三违”:(反违章作业、反违章指挥、反违反劳动纪律。) “三不伤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 “两谁”原则(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如:电工、电气焊工) 持“三卡”(应知卡、告知卡、应急卡)上岗 “1+3”安全监控体系建设:“1”指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3”是指建立三项 机制:即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持续改进机制、系统评价机制。;第二章: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 紧身工作服、登高作业不戴安全带、绝缘鞋。 5、存放物体不当。如:随手扔工字轮,废丝废股不及时入桶、油污清 理不及时。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如:接近或接触运转的设备、置身于不安全场 所(如:站在吊物下、擅进配电房、设备运转时擦拭设备)等。 7、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如:离岗、串岗、酒后上岗、精力不集中。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1、设备、设施、工具、本身的缺陷。(如:行车的吊钩危险断面磨损达 原尺寸的10%以上、卷筒及滑轮磨损达原壁厚的20%以上;固定联轴器未 使用沉头螺钉) 2、防护设施、安全装置的缺陷。(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有台必有 栏、有洞必有盖),(漏电保护、接地、绝缘、导绳器、安全阀、压力表、 危险警示牌等)。 3、工作场所的缺陷(无安全距离、无通道、地面积水油污、阴井无盖) 。;第三章: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治;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动装置有缺陷、机械强度不够;吊物绳 索不符合要求;超负荷运行;个人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作业场地狭窄, 杂乱无序;物品摆放、整理不当;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等。 (三)安全管理的原因 安全管理的因素指安全教育不够,劳动者很少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学习、 培训;操作人员不懂安全操作程序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常识;重生产,轻安 全;安全规程没有或不健全,缺乏事故防范措施;安全监督不力,检查流于形 式,对问题不及时整改。 (四)环境上的原因 雨雪天气地面、设备潮湿,会引发事故。 过冷、过热会造成生产作业人员 情绪变化、注意力分散也会引发事故。 (五)心理上的原因 (1)自我表现心理:自我表现心理,常导致乱摸乱动机器设备。 (2)侥幸心理: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从图省事出发,常把安全操作的方法视 为多余,理由是“别的操作方法也不一定出事故”。于是对明明要注意的安全 事项不去注意,明令禁止的操作方法照样去做。; (3)从众心理:绝大多数人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都有从众心理的表 现。例如:常有人戴手套操作钻床,而且没有人去纠正,后来有这种违章现象的 人越来越多。 (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状态常常出现在被管理者与管理者关系紧张的 情况下。持这种心理状态的员工往往气大于理,常常表现为“你要我这样干,我 非要那样做”。 (5)反常心理:人情绪的形成往往受到社会、家庭、生理多方面因素刺 激影响。例如:夫妻俩争吵后上班,多数心情急躁或闷闷不乐。员工在反常 心理状态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工作,是很容易出事故的。 二: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隐患 任何事故都起源于人,广大员工是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者,在各项生产过程 中,不论“环境”的条件有多好,如果人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安全操作,就一定会形 成安全隐患,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根源:不安全行为的“人”提供了酿成事故的基本条 件——隐患,当具有不安全行为的“人”与这些已经先期存在的“机”、“环境” 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交叉时,事故便由此发生了。所以,“人”是现场事故隐患产 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对违章的庇护,就是对职工的伤害!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