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软件工程第01章绪论.ppt

发布:2017-07-19约1.56万字共8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第1讲 班 级: 日 期: 教 室: 教学题目:第1章 概述 1.1 软件 1.2 软件工程的概念 教学目的:1. 了解软件、软件危机等概念 2. 掌握软件工程的定义、原理、目标和原则 教学重点:软件工程的定义、原理、目标和原则 教学难点:软件工程的目标和原则 教 具:多媒体教室、电子教案 作 业:看书 第一章 软件与软件工程 1.1 软件 1.2 软件工程的概念 1.3 软件生存周期 1.4 软件开发模式 1.5 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及环境 1.1 软件(Software) 1.1.1 软件与软件的组成 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程序、规程、 规则及任何与之有关的文档和数据。 ∴软件 程序及有关数据—机器可执行; 文档(与软件开发、运行、维护、使用、 培训有关)——不可执行。 程序(program)——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的,适合 于计算机处理的语句序列。 程序设计语言三种类型: 1.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依赖于机器,面向机器 2.高级语言:独立于机器,面向过程或面向对象 3.面向问题语言:独立于机器,非过程式语言(4GL) 文档(document)—一种数据媒体和其上所记录的数据。 文档记录软件开发活动和阶段成果,具有永久性,可供 人或机器阅读。 文档可用于 专业人员和用户之间的通信和交流; 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 运行阶段的维护。 1. 软件的特点 软件是逻辑产品,硬件是物理产品。 特点: (1)软件开发更依赖于开发人员的业务素质、智力、 人员的组织、合作和管理。软件开发、设计几 乎都是从头开始,成本和进度很难估计。 (2)软件存在潜伏错误,硬件错误一般能排除。 (3)软件开发成功后,只需对原版进行复制。 1. 软件的特点(续) (4)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维护复杂: 1)纠错性维护—改正运行期间发现的潜伏错误; 2)完善性维护—提高或完善软件的性能; 3)适应性维护—修改软件,以适应软硬件环境 的变化; 4)预防性维护—改进软件未来的可维护性和 可靠性。 (5)软件不会磨损和老化。 2. 软件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软件开发处于 个体化生产状态。在这一阶段中,软件 还没有系统化的开发方法。目标主要集 中在如何提高时空效率上。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软 件开发已进入了作坊式生产方式,即出 现了“软件车间”。软件开发开始形成产 品。到20世纪60年代末,“软件危机”变 得十分严重。 2. 软件的发展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 期。软件开发进入了产业化生产,即出 现了众多大型的“软件公司”。在这一阶 段,软件开发开始采用了“工程”的方法, 软件产品急剧增加,质量也有了很大的 提高。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这是一个 软件产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软件工程 大发展的时期,人们开始采用面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